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06307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0
《中医药参和高血压病预防服务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密市中医院关于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也极高。本病的发生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虚损有关。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因此高血压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通过以中医中药内容为主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采纳健康卫生行为,充分体现中医中药“简、验、便、廉”的特色,易于被老百姓接受并广泛推广,从而全面提高居
2、民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新密市中医院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目标根据《中医内科学》、《温病学》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特色和卫生服务的内涵,在全市卫生服务中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广泛开展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病防治服务工作。二、组织管理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防治高血压病。1、要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病防治服务培训,确保方案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广泛应用。2、要在卫生院门诊,家庭病床治疗等服务中,
3、充分应用中医药知识参与高血压病防治服务。3、中医执业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高血压病病例,及时登记、录入慢病管理中进行管理,定期运用相关治疗高血压病中医药知识进行随访、指导。三、中医药系统防治高血压病的指导原则与任务(一)指导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主动参与,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医防结合,加强宣传,科学引导;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应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疗效。(二)任务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加强中医药机构与相关机构的组织协调,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积极参与高血压病的应急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四、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的作用(一)开展面
4、向公众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分级,及时组织相应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普及中医药防治知识。同时要广泛推广中医传统健身方法,加强锻炼,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二)在总结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拟定并推荐预防高血压病中药处方,引导市民科学合理地使用中医药方法防范于未然,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五、加强高血压病中医药救治工作(一)将中医科纳入高血压病救治部门中加强建设(二)加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工作1、发挥中医药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技术指导。2、加强对广大群众
5、进行防治高血压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引导合理用药、科学防治高血压病。六、加强中医药救治高血压病的培训,提高应对能力(一)加强对参加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病队伍人员的培训。在强化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救治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二)高血压病防治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管理,要在乡镇卫生院辨证施治及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优势。七、中医药辨证预防1、高血压的按摩疗法方法一:浴面分抹法,从额部经颞部沿耳前抹至下颌,反复20-30次。然后再用双手四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分
6、抹至双侧太阳穴,反复多次,逐渐上移至发际。手法轻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压力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本法可降低血压,增进面部光泽。②揉攒竹穴100次,用力要均匀。此法可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③抹桥弓,用双手四指指腹分别在对侧耳后隆起处沿大筋向下推抹至胸廓上囗处,双手交替进行,反复多次。此法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方法二: “抹、擦、梳、滚、揉、按”六字按摩法降压好。如高血压病人在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进行此按摩法,可帮助巩固降压疗效。抹。其方法是双手的食指或中指进行抹。擦、右两侧。摩擦时用力不宜过大,以自觉舒适为好。梳,两手十指好似虎爪般,先从前
7、额发根开始,一寸一寸向头顶,再一寸一寸向脑后推着,边推边梳,当然也可以左、右两手互相交替反复进行推梳5~10分钟左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滚”、“揉”、“按”三种方法。滚。其方法就是先将左、右两手握拳,拳眼对贴着相应的腰背部左、右两侧用力上下滚动,幅度可以尽量大一些,按摩3-5分钟即可。揉。做法是,尽量用靠近腹部的一只手按紧小腹部轻轻揉动。揉动时应顺时针方向转动,约3~5分钟。揉腹后一般血压都会有较大幅度地下降。按。常用的穴位有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内关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合谷穴(手背,第1
8、、2掌骨间)。2、高血压的针灸治疗本症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证范畴。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头痛头晕;肝喜条达,郁易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发为眩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更伤脾胃;或忧思劳倦,脾阳不振,水湿内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