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ID:21174908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_第1页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_第2页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_第3页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_第4页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庄子的人生观内容:庄子的哲学对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追溯根源,庄子哲学产生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在长期的战乱中,促使庄子对人、社会及整个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产生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人生观、人生境界、及其为达到他所要求的境界的方法的思考,本文试述了庄子关于人生的一些看法,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超脱;淡泊;自然;自由;绝对自由;情感  :B08:A    一、庄子关于人生境界理论  总的来说,庄子把淡泊、超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威王时闻庄周贤,使

2、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函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宁愿地清贫中快乐自由的过自己的生活,也不愿为官职所束缚自己。  庄子不仅对物质、名誉有着超然的态度,而且他把人的生老病死也同样看作一个非常自然过程。在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学生们想将他厚葬,庄子知道后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  庄子把人的生老病死,也看作是必然的过程。人的出生、衰老、死去都是自然规律,不纠缠在之中,并由此得到对生死的超脱

3、。这种淡泊、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折射出庄子的人生观,人生哲学,他关于“人生的境界”的思考。顺应、合乎自然,即“道”。这个“道”也即是庄子眼中的自然而然、合乎规律。争名夺利、胡作非为、任意妄为的人生是违背自然的,企图超越生死,长生不死,更是违背自然的事情。  不难推导出庄子的“自然”与他的“道”在逻辑上是统一的。万物出自于“道”。从“道”的角度来看,万物皆一。万物都是由道与配,受道的制约。进而庄子认为身为万物之中的人也是“道”的显现。由此消除了人与万物的差异。庄子在他的“齐物我”基础上,做到了对人生死的超越,无

4、论是人生还是人死,都不过是“道”的表现,或说是“道”的现象的变化,本质上,“道”是不变的,人生是在万物之中,人死又归于万物,其实并无变化。  二、逍遥游—庄子的绝对自由  绝对自由是庄子人生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及体现。庄子的绝对自由,在他的《逍遥游》充分展现。庄子所追求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这种自由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和规定的,是“真人”、“圣人”、“神人”的境界,无所依赖,即“无待”。这即是《逍遥游》的“逍遥”的含义。但这种“逍遥”的自由,只是存在于庄子的头脑中,观念中,是精神的自由,而非现实客观的自由。  至

5、于如何才能做到如此,庄子所给出的答复自然是顺应“道”。不胡作非为、姿意妄为、不能为而所为。主张“心斋”、“坐志”、而后“无已”、“无名”、“无为”也就达到“无待”了。  例如,大鹏奋飞万里、船在江河中行航、人行走千里。这些事情看起来很自由,但它们却不是庄子所说的“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大鹏奋飞离不开长翼,行船离不开水深,人行走千里离不开三个月的粮食。这些事情都是有其条件的,有所依赖的是“有待”的,都不能算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必须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称为绝对自由。这是说能顺应天

6、地的规律,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从而才能达到“无待”,不受任何条件制约,达到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圣人、真人、神人、就是达到了这种状态的人。圣人“无已”,即是说圣人丧失了自我。身体形如枯稿,心灵犹如死灰。老子曾经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君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如果能做到了“无已”,也就不会有各种欲望,也没有欲望达不到时的烦恼。人如果感受不到自身存在,那么他也不会在意别人对于他的毁誉了。这即是“无名”。如若争名,人就会勉强做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这就违背了“道”。如果个人不再追逐名利,那么当

7、然他也就不会有所建树了。从而“无功”。  圣人“无已”、“无名”、“无功”,因而圣人也可以说是忘却了人世间的情感,“忘情去知”、“无人之情”,人世间的一切烦恼、矛盾和问题也统统抛在一边,从而达到精神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庄子虽然没能在现实中达到自由,但却达到精神层面上自由,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对于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富有智慧性的启发。  三、情和理—庄子的情感观  人一生中有许多灾祸,给人带来了苦恼和不幸。对于死亡的忧虑则是当中最主要的。如何化解人生的种种灾祸,面对疾病、衰老,死亡,如何从痛苦忧虑中解脱出来,也

8、是庄子人生思考的重要内容。  在庄子看来,人们之所以会有精神上的忧虑和痛苦,是人的感情所致。而由感情所造成的人精神上的忧虑和痛苦,可以通过对事物的理解得以化解。《至乐》中记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的妻子去逝,惠子前去悼念,却发现庄子蹲在地上,鼓盆、唱歌。惠子说,妻子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鼓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