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 2003 文档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 2003 文档

ID:21174193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 2003 文档_第1页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 2003 文档_第2页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 2003 文档_第3页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 2003 文档_第4页
资源描述:

《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 2003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2017-03-13 犯罪心理学《剑桥司法心理学手册》是Jennifer M.Brown 和 Elizabeth A. Campbell为临床心理学家和犯罪学者主编的一部书,马皑、刘建波等人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章   1.2青少年犯罪 注:联合国大会将青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含15岁与24岁)的人。由于《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不足14岁的人,青少年即是24岁周以下的人。这一年龄划定与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和刑法都不一样。我国民法将18岁以上或16岁以上且靠自己的收入来源为生的人确定为成年人。刑法规定16岁以上为完全刑事责任能

2、力人,14岁以上对部分的暴力型的犯罪负刑事责任,18岁以下的人犯罪,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刑法和民法从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的角度确定责任能力年龄。联合国关于青少年的定义则更关注人在心理与经济上的独立能力。稍微了解一定犯罪发生规律的人都知道,青少年是犯罪行为的高发期,但大多数在青少年阶段犯罪的人,步入成年之后会永久性地终止犯罪行为。将成年的年龄规定得过低,会让部分负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犯罪人被当作成年罪犯对待,这不利于对他们通过自我调整来终止犯罪意图或社会对他们进行矫正。关于青年的两个不同年龄定义,显现出刑法与犯罪学在对待犯罪问题上的区别。法律不能因为年青的人心智不

3、成熟就放纵他们犯罪。用《刑法》来惩治这一类犯罪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每一个有志于推动社会科学治理犯罪的人都必须认真的思考这一差别以及如何用刑事法律和刑事政策来弥合这一差别。李斯特在《德国刑法教科书》中说,刑法和刑事政策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研究犯罪学的人只要稍稍抬眼,即可看到这条鸿沟,要跨越它则可能要付出毕生的努力。(一)由于信息来源的限制,我们很难确定青少年犯罪的外延。基于官方记录的研究忽略了犯罪黑数, 这些犯罪黑数来源于报告的不良行为/犯罪 行为、不成功的起诉/辩护交易,另外来源于不准确的记忆或蓄意夸大,而且被害人或大众的自我报告都可能不准确。注:关于青少年犯罪

4、的外延的一个更为麻烦的事情在于,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差别。美国的犯罪学家戈特弗里、赫希提出关于犯罪的越轨理论,认为犯罪的本质是一种越轨行为。犯罪的定义是由《刑法》确定的,越轨 则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关于犯罪原越轨理论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与实际在社会中发生的行为结合起来。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越轨与犯罪之间的真正界限。实际上这种界限有时也是不存在的。举个例子,网上曝光几起发生在青少年之间的掴掌和脱衣事件,如果没有被媒体曝光,这可能就是发生在不良少年之间的普通的越轨事件,甚至都不会被老师注意到。但被媒体曝光之后,这些行为可能就有可能被认为涉及到故意伤害罪或侮

5、辱罪(要考虑行为时的年龄)。越轨与犯罪之间难以界定的模糊界限反映出青少年犯罪黑数的特殊性。我们通常假定,除了冲动的激情犯罪之外,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是基于一定的利益考量做出来的,即在犯罪之前,人会衡量犯罪的收益与风险。这一点对青少年往往是不成立的。青少年的越轨行为通常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而不是基于利益考量。对于什么样的越轨行为将会滑向轻微甚至严重的犯罪,青少年心中也不一定有明显的界限。(二)英国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10~25岁之间与犯罪相关最高的因素有:反社会行为、个人犯罪的被害人、每月至少一次醉酒、朋友或兄弟姐妹之间与警察存在纠纷及吸毒。人们早就证明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与

6、反社会及违法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注: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与犯罪行为发生存在高相关性的各种因素,例如反社会行为等。但是,我们同样要关注滥用统计学的数据与结论带来的危害。所有的统计学的结论都是基于单个的调查统计的数据得出的概率。一个概率性的结论不能直接运用于个人。例如,尽管犯罪与反社会行为存在较高的正相关,也不能仅因为某一个年青人有反社会行为,就认定他参与犯罪的风险高于其他的人,而对他采取特别的歧视性的措施。(三)宣判有罪的犯罪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中,这种家庭的特征主要有:严厉或不一致的父母管教、父母的疏忽、父母冲突以及在儿童时期的监督松懈。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更可能已

7、犯罪。在个体水平上,被判有罪的个体更可能出现低智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及低教育程序。注:统计结论只会告诉我们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的或负的相关性,例如犯罪行为与家庭关爱的缺失或个体的智力、情商低下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不能因为存在这种相关性就直接进行因果的推论。例如,不能因为犯罪行为与家庭关爱的缺失就直接推导出家庭关爱的缺少会增加犯罪的风险,或者个体智力、情感能力低下会增加犯罪的风险。因为还存在多种其他的可能,例如犯罪行为导致家庭关爱缺失而不是反过来;犯罪行为导致受教育机会丧失,进而导致智力、情感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