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密度教案

探究物质密度教案

ID:21156326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探究物质密度教案_第1页
探究物质密度教案_第2页
探究物质密度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究物质密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升中学小组合作教案主备人:刘晓艳小组成员:张生雷万忠新任胜利石生亮王来《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2、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㈠引入新课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

3、,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㈡新课教学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

4、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猜想与假设4: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铝块作为研究对象(2)选择器材:实验中应选择哪些测量工具(3)实验过程: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5: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将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分别用大小不同的木块、铝块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50页的表格中。:  质量(g)体积(cm3)1cm3物质的质量m/v

5、铝块1   铝块2   铝块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测水的质量与体积时是先测体积呢?还是先测质量?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最小)6:分析与论证问: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还有哪些收获?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它们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出跟着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6、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师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这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我们将它命名为——密度。教师补充:从数学除法的意义可以知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师生一起归纳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的来源,读、写及表达的物理意义。密度=质量/体积单位:质量的单位有g和kg;体积的单位对应有cm3和m3则密度对应的单位是g/cm3及kg/

7、m3。单位的互换:1g/cm3=103kg/m37:学生观察课本40页密度表。从密度表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教师总结: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②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密度不同。③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0×103kg。(这一数据要记忆)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㈣板书设计:探究——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3:单位:g/cm3及kg/m

8、3。4: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0×103kg。㈤作业见课堂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