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 桥 魅 力

剑 桥 魅 力

ID:2115089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剑  桥    魅  力_第1页
剑  桥    魅  力_第2页
剑  桥    魅  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剑 桥 魅 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剑桥的魅力剑桥大学的魅力究竟何在,竟使千万学子负笈而来,满腹经纶而去?借出席爱丁堡国际学术代表大会之机,我来到了早欲一睹风采的剑桥大学。剑桥大学因剑河流经校园而得名,剑河的河面宽不过两三丈,两岸多是草地、花丛,河上时见天鹅、鸳鸯游弋,河底长满水草青荇。剑河上横卧着数十座款式各异的石桥、铁桥和木桥,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座呈深棕色的木桥,名叫“数学桥”,据说是根据牛顿力学原理镶嵌而成,显得十分高贵典雅,每逢雨天时还散发出浓郁的檀木香味。我来到剑桥的时候,金色的阳光正穿过舒卷的白云,把苏格兰碧绿的大地照耀得时明时暗。剑桥古城一座

2、座哥特式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时而一片辉煌,时而一片蒙眬,那角楼、回廊、尖塔、潇洒飞过的鸽子,一切都变得如梦幻一般。我独自一人自剑河由西向东,走过天然如织的芳草地和两岸垂柳与红枫交相辉映的石桥,步入教学区。剑桥大学是一所开放的大学。所谓的开放,不仅是指学校没有大门,没有围墙,没有篱笆,更是因其学术研究、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相当开放。从剑桥蕴含哲理的一则校训可见一斑:“我学得越多,我知道得越多;我知道得越多,我忘得越多;我忘得越多,我知道得越少。那么我为什么学习?”剑桥大学在教学上以自学为主,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跟从一位导

3、师,每周会面一次。不谈一般的问题和困难,导师专门听学生对学术的个人高见,甚至对导师本人学术观点的批评,他们鼓励学生的独立人格、自主意识、批评精神以及探索能力。上课从不点名,学生来去听便,然而校园学术风气十分浓厚,各种讲座、报告会丰富多彩,各种学生团体、俱乐部、咖啡屋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剑桥大学已有788年的悠久历史,共由34所学院组成,规模庞大,景象恢宏。学院多以创建者的名字命名,也有的以纪念某一名人而建,如达尔文学院、鲁滨孙学院和丘吉尔学院等。其中,建于1546年的三一学院规模最大,其教学研究堪称世界之最,

4、具有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哲学家以及大法官的独特传统。牛顿、爱因斯坦都曾求学于此。至今,这里仍完好地保留着300年前大科学家牛顿的讲堂。漫步剑桥,心中久久弥漫着一种对科学巨人和对事业的庄严、神圣、崇高的敬畏之感,一种高山仰止,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迄今为止,这座世界名牌大学已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仅仅一个卡文迪什实验室,就有20多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其他任何大学都不能望其项背的。剑桥虽侧重于自然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其文科也同样名冠天下。大思想家、哲学家培根、斯宾塞、罗素、维特根斯坦以及经济学家凯恩斯出于此,大诗人密

5、尔顿、华兹华斯、拜伦等亦出于此。进了剑桥大学,这里的人文环境、学术氛围、文化传统,周围的一切都在浸浴着你,使你潜移默化,鞭策着你,使你奋进不息,并锻造着你对学术的虔诚、对传统的珍重和对世俗潮流敢于抗争的学术品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促进剑桥大学各方英才脱颖而出。到了剑桥,不去牛顿讲学的地方是说不过去的。午后时分,我缓步来到大门陈旧的三一学院,瞻拜过站立着的牛顿塑像后,便来到当年牛顿讲授“自然哲学”的教室。教室里依然保留着牛顿当年讲课时的陈设:中世纪的桌子、粗糙的木椅、石砌的墙壁和朴素的讲坛,这一切似乎在

6、向人们默默地昭示着什么。陪同参观的贝尔教授告诉我,牛顿早年不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就因病去世。1661年,18岁的牛顿进入剑桥大学,22岁毕业留校,26岁一跃而成为“卢卡斯讲座”的主课教授,在剑桥大学度过了长达30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在剑桥这座庄严的学术王国里,牛顿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宇宙间星球正常运行的规律,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这位科学巨人的成功和无与伦比的声誉,并非是他侥幸和偶然的获得,也不单纯是天赋才能使然,而是他长期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和刻苦实践的结果。贝尔

7、教授略带幽默地说,由于牛顿性格内向、温和、不善言辞和他的超前思维,他的讲课艰深难懂,在学生听来甚至一塌糊涂,他那低缓的催眠术式的语调缺乏吸引力,使得听课的学生很少,有时连一个也没有。每遇到这种情景,他索性回到自己房间去,埋头研究实验。为了科学实验,过度的脑力消耗使牛顿30岁时就已早生白发。在谈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时,贝尔说,这是牛顿1665年秋天离校回乡避鼠疫期间,由自家后院的一个苹果落地而引发的联想,从而不断探索发现了至今仍在物理学领域起支配作用的万有引力定律。我问贝尔,那棵苹果树还在吗?贝尔说,那棵苹果树1820年被大

8、风刮倒过,但在这之前,人们早已用嫁接法将这棵苹果树移植下来了,它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朝圣者”。我愕然了,心想当今中国,多么需要牛顿的科学创造精神啊!也许我们无法将那客体之树移植于华夏沃土,但我们可以将其精神之树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里。参观完牛顿讲学的教室,我最想见的就是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伟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