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ID:21147953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_第1页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_第2页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_第3页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_第4页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摘要:最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的学说,就是以“中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先秦诸子的论述中多有涉及,尤以儒、道两家为多。先秦道家着眼于“天人关系”,寻求着人体自身、人与人,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黄帝内经》吸收其中和思想的精华,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  关键词:道家;中和;《黄帝内经》;先秦  :R221:A  :1007-2349(2011)05-0091-02    和谐观念、中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全程之中

2、,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灵魂和个性特征。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发展依托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深厚背景。不可否认,中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中和思想的内涵  要理解“中和”一词的涵义,首先要从“中”、“和”二字的涵义分别着眼。《说文解字》中对“中”字的解释是:“内也”、“正也”,而《中庸章句》中进一步解释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由此可见,“中”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礼记•中庸》)的“不

3、偏不倚”状态,即“内”,这是本体意义上的“中道”;二是“于已发而时中”(《礼记•中庸》)的“无过无不及”状态,即“正”,这是方法论意义上的“适中”、“时中”[1]。而“和”字在古代主要有三种写法,即“和”、“盉”、“龢”。《说文解字》对此三字的的解释分别是“相应也”、“调味也”、“调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五篇上•皿部•盉》里把这三个通用的字加以区别:“调声曰龢,调味曰盉。今则和行而龢盉皆废矣[2]。”从此可以看到,“和”的涵义由人初始直观的感

4、官体验的“声音相和”与“五味调和”逐渐发展引申为万物和谐、协调、和合,是为宇宙生成以及发展的内在大规律。  “中和”一词作为一个抽象的哲学高度的整体概念首次出现,是在《礼记•中庸》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这里“中”与“和”既互相联系,又明显有差别,中在内,和在外;中为静态,和为动态,但又共同反映了和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其展现了一种由己及人,由人及物,由人类社会及宇宙万物的一种认识过程

5、和思维推理模式。由人与自身的和谐推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由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及天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把和谐的关系扩展到主客关系的各个方面[3]。  2先秦道家中和思想的特点  尽管“中和”一词首先为儒家所提出,其“尚中”、“贵和”、“中庸”的思想因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确立的主体地位而得以发扬光大,但不可忽视的是,道家思想中同样闪烁着“中和”思想的光芒。儒家所讲之“中和”,多在社会伦理的层面展开,强调了中正、恰当、适度、无所偏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而道家则从更广阔的“天人关系”进行论述

6、,寻求着人体自身、人与人,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陈鼓应先生甚至在统计了《老子》、《庄子》文中之“中和”并与《论语》、《孟子》比较后认为,《中庸》所言“中和”乃承道家思想而来[4],进一步肯定了道家中和思想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道家推崇“中”与“和”,与儒家不同的是,道家不去论证“中和”的合理和重要性,而是将其提升为宇宙的大规律,其观念是以“法自然”为实质思想内核,其崇尚“中和”,也便是以“顺应自然”为其节度和准则[5]。  3道家中和思想对《黄帝内经》和谐思想的影响  《黄帝

7、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源头,其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先秦道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研究者将《黄帝内经》和谐思想的表现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医患之间的和谐[6]。其中尤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体自身的和谐这两方面为重要,实际上也是中医理论整体观的两个特点。先秦道家的和谐观也可大致概括为以上两个方面。  3.1人体自身的和谐道家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强调“知足”、“知止”,先修个体之人的“德和”、“神和”,进而达到社会、天人之和。只有“内圣”才能“外王”,可见人精神世界的和谐是

8、道家之首重。  道家谈“和”以“赤子”为喻,称其“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认为人生性具有和谐的本质,并多次提到行事要“如婴儿”、“复归于婴儿”,以保持这种天性的和谐。“知和曰常”,这是宇宙间恒常不变的“道”。然而人生而有欲,为追求声色犬马人们偏离了本性。在如何保持身心的和谐的问题上,道家认为要依靠个体的自觉精神活动。一是要排除外来干扰使人的心性回归自然本真的和谐,如“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我守其一,以处其和”等;二是要通过“养中”、“养和”的精神活动来自主营造一个和谐的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