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26831
大小:73.6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9
《理论教育的选择从“灌输”走向“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论教育的选择从“灌输”走向“对话”摘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如何生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任务能否真正完成的关键。传统的两课教学,预设多,生成少,灌输多,对话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成了目的,学生个性品质的成长与发展被置于脑后。为了使两课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两课教学由预设走向生成,从灌输走向对话。关键词:两课;灌输;对话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11)04-0131-0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2、,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课教学的任务,一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知识,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其中教学生学会做人是两课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宣示客观真理的姿态解说教材,把理论当作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进行简单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两课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要真正完成两课教学的任务,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__从“灌输”走向“对话”。一、“灌输”:被误读的原则灌输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关于灌输的思想,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得很明白:“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
3、“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历史条件虽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先进的思想意识仍然不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能够自发产生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灌输的原理,在当前依然适用。在两课中进行理论灌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正面的教育、启发和引导,使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接受、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两课教学中坚持理论灌输既十分必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各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大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教育,使之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4、,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道德法律修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受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影响,社会思潮也渐趋多样化,加上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思潮的推波助澜,当代大学生已处于多样化思潮的内外包围之中。人的思想的形成受思想发展规律的支配,政治信仰的确立、思想观念的形成、人生经验的积累,都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在头脑中自发产生。在思想意识的阵地上,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就会去占领。高校两课教学的内容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思
5、想,对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内容,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灌输原则,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传统的两课教学中,存在对灌输原则的误读一一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与具体的灌输方式等同起来,灌输成了简单生硬、单向传输的代名词。课堂上,教师的眼睛关注最多的是课本、是理论,脑子里想的最多的是考试、是成绩,课堂上做得最多的是“传道、授业”。教师以理论知识的占有者、灌输者自居,学生则像装不下去的“容器”一样,无奈地面对着教师。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没有,理论知识成了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唯一纽带,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教师忘记了自己眼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很少考虑学生会怎么想。
6、提问时,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学生的答案离标准答案有多远,虽然有时也用启发式,但为的只是启发学生说出教师想说的话。在这样的课堂上,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只有灌输,没有对话。知识就是目的,理论就是一切,学生个性品质的成长与发展完全被置于脑后。虽然有时教师也会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展开“适时”的教育,但教育与教学在本质上是隔离的,因而所谓“适时”的教育也是生硬的、没有说服力和实效的。当别的学科提倡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的时候,两课教师仍牢牢守着自己的阵地,认为既然学生的头脑中不会自发产生先进的思想意识,就必须采取灌输的方式。灌输作为一种理论教育的原则是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而我们恰恰只关注
7、了灌输的形式,很多时候过于强化甚至泛化了灌输的形式,还振振有词地用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我们机械的简单生硬的“填鸭式”的“满堂灌”辩解,似乎唯其如此我们才是真正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其实,把灌输原则理解为一种教条式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和曲解。只要稍加思考我们就可以发现,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真理只会越辩越明,又何惧对话争论和意义建构呢?从内外因关系的原理来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部的填鸭式的灌输无论如何也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