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

ID:21113707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_第1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_第2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_第3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_第4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策略内容: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往往不同。培养说题能力,注重团队合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起到“培优”与“补差”的作用。  关键字:解题说题能力团队合作    众所周知,学好数学的关键是要会解题。学生间有差异是客观事实,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往往不同。如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同一模式进行解题能力培养,很难做到“培优”与“补差”两不误。如何处理好“培优”与“补差”的关系,一直是数学教学中大家思考的问题。教育家们说:“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笔者揣摩: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于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不

2、同。  举个例子来说,在讲解一次函数时,我这样进行解题能力训练:  已知:直线AB与x,y轴分别交于A、B(如图),AB=5,OA=3,  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如果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运动到A,B),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是M,连接PO,设OM=x,图中哪些量可以表示成x的函数?试写出5个不同的量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这里的量是指图中某些线段的长度或某些几何图形的面积等)  请在做题的同时,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你自己的思考:  ①这个题目与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联系?  ②看到这道题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③解题时你都思考了些什

3、么?  对于这三个问题,“优秀生”能够跟着我的引导思路,基本按照要求答出完整的答案,有些同学还能将这些相关知识点概括成解题的“个人定理”。而“学困生”则往往是答非所问,要不表述的知识点也显得具体而零散。  通过比较解同一数学题的认知活动差异,笔者认为“优秀生”和“学困生”的不同主要有:数学解题策略运用水平存在差异;在推理过程的缩短性、可逆性和完整性上存在差异;在对数学材料的记忆方面存在差异:在自我控制技能上存在差异等方面。在“培优”与“补差”实践中,我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策略之一:培养学生说题的能力。  解题的前提

4、是要读题,读题则不妨说题。对于学生来说,鼓励他们说题,是做好题的前提。这一招不只是对“学困生”有益,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益。“学困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个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顿悟感,“噢!原来是这样!”但大都只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其实,你马上让他说一说解题思路,说一说解题过程的书写,他可能立马就说不完全。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他又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学困生”的“一错再错”现象。  “说

5、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的更有条理,看谁说的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毕竟,这是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时,“学困生”可能会用“不会”为理由逃避“说题”,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让他坐下,否则他永远也无法走出“学困生”的怪圈。他说不会,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其实他是能说出一些的

6、,只不过平时一直被无形的“学困生”的阴影笼罩,会的也不自信了。因此,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使他们能够把你的提醒补充完整,慢慢地建立起自信心,从而达到理解题目的意思,甚至能联系知识点来解题。  策略之二:注重团队合作。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同伴的影响力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竞争,我们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实施特殊教育计划,分层教学,因此我采用了“捆绑式团队学习”模式,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把全班同学根据成绩综合情况分成五个梯队

7、,来代替原来的孤军奋战。从而让优秀生更优,学困生不差,共享成功。  梯队(按成绩高低分成五个层次)梯队成员  第一梯队(组长)A1,A2,A3,A4,A5,A6,A7,A8,A9,A10  第二梯队B1,B2,B3,B4,B5,B6,B7,B8,B9,B10  第三梯队C1,C2,C3,C4,C5,C6,C7,C8,C9,C10  第四梯队D1,D2,D3,D4,D5,D6,D7,D8,D9,D10  第五梯队E1,E2,E3,E4,E5,E6,E7,E8,E9,E10  在活动中,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具体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8、。学生所承担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组长负责做好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程度的角色。在集体荣誉的驱使下,在同伴的鼓励下,从来上课不发言的学生也能站起来回答问题了。  在每次考试后,小组里的每个成员与其他组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