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9822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电视散文的突围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视散文的突围之道:目前电视散文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怎么样让这样一种有着独特魅力又有巨大的社会利益潜力的节目类型走出困境,是摆在电视散文前进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电视散文节目要坚定信念搞创作,积极探索大众化文化取向的创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促进电视散文制播分离是其发展的主要思路,另外国家政策支撑和营造良好收视环境对它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电视散文;遭遇困境;突围之道 简介:姚婷,(1989年1月8日),女,湖南省,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电视艺术理论。 []:G22[]:A
2、 []:1002-2139(2011)-19-0174-01 一、困境中的中国电视散文 以199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为契机,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因各电视的参与曾经十分热闹。时过境迁,收视率利剑与传媒自身利益的冲突,使得电视散文目前在大多数电视台难寻踪迹,即使在央视这样以国家主流话语作为传播旨归的媒体,电视散文也在不断地被边缘化。总的来说,造成电视散文面对当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客观大环境看,电视散文很少像现在这样直面市场的筛选与检验。电视台往往将收视率作为衡量
3、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使得很多品位高、制作精良的电视散文栏目难以为继。而且目前的电视散文基本上是电视台投资或独立制片,多依靠电视台自身的创作力量,狭窄的题材、单一的风格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发生冲突。此外,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电视散文交易平台阻碍了电视散文的市场营销和资金流动。 2、从创看,电视散文的本体性质使得优秀作品的创作本身就对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加上日常栏目化播出下有限的时间必然导致节目质量跟不上观众要求,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的观众自然会放弃这一节目形式。 3、从受众上看,电视传播观念的改变。随着大众
4、媒介的普及以及社会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观众已经不能接受传统的“我播你看”“我说你听”的说教灌输,而更倾向于对电视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观点,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去,这也是电视理念从“意识形态”的附庸向媒介文化的自体回归的必然要求,而电视散文似乎还停留在我来讲你来听的阶段,自然不能吸引观众。 二、突围之道: 1、坚定信念。不能因为电视诗歌散文这种艺术形式的清新淡雅,容易招致曲高和寡、孤芳自赏之异,就在收视率的压力下放弃电视工应有的责任。 2、探索大众化的文化取向的电视散文的创作。在电视传媒市场化程度
5、不断提高的现实状态下,要有一些电视散文的创采取“大众化”的文化策略,让电视散文从艺术化、个人化、个性化的创作状态中走出来,面对大量的、日常化的当代社会和生活情状,组织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以应付栏目化、日常化的播出需求。按照电视传媒生产的普遍规律将电视散文的创作、生产与传播纳入到常规的运行链条中。 1)在内容和价值取向上,大众化路线的电视散文创作将重心放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和生活”上,应该在对普通社会生活的关照中获得大众的信任。 2)电视散文对历史的关注也是重要的一种表现类型,这一类型作品充满了
6、历史沧桑感和古朴风味,符合现在电视文化和社会文化中对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的思潮。 3)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要学会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言说:平凡中的奇异情节;人际关系中的特殊纠葛;矛盾误解的岁月化解;难以忘怀的特殊人事印记等,但关键所在还是挖掘动人的“情致”。 3、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内,电视观众中主要还是中低文化水平的观众居多,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电视观众主要是中产阶级和精英文化分子,如在美国,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作为专业的科教频道也能取得非常高的收视率,他们对于文化类节目的需求比较大也比较
7、易于接受,加之中国的电视散文尤其是以古代优秀散文为底本的电视散文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对于日渐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观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还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电视散文也很能在国外观众对于现代中国的不断关注下获得不俗的市场前景。所以要积极促进优秀的电视散文走出国门。 4、要加快电视散文的市场化进程,尝试电视散文的制播分离,实现开门办电视散文,充分调动社会上的资源和发挥社会制作力量的积极性来制作电视散文。 5、建立健全电视散文交易平台,探索多渠道播放,争取一次投入,多次产出。 6、电视散文,尤其是精
8、英化取向的电视散文的创作,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可以开办公共电视频道播放电视散文,国家拨款支持运行,不靠广告收入为主要增长方式,摆脱收视率对电视散文的束缚。最后,还可以采用收费电视的方式来促进电视散文的发展。 7、最后,要让电视散文真正在中国的电视银屏上大放异彩,还得依靠提高中国电视观众的文化和审美水平,给电视散文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只有在崇尚人文精神的社会条件下,纯文化力量和媒介自组织力量中的精神品性则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三、总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