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ID:2109032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_第1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_第2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_第3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通过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我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涉及的内容很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解答应用题主要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教会学生读题,掌握审题方法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必备过程,良好的读题习惯对学生解答应用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读题,在读题的时候,有必要勾画出题目

2、中的重点词、句,如和、差、积、商、倍等,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其次是教会学生审题方法。审题时可借助实物、具体生活情境、图示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题意。  二、正确分析题意,建立数量关系  应用题一般是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找出条件和问题,建立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进行逐步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建立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做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一步应用题,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具,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

3、、动脑,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三、掌握解题步骤,选择解题方法  解答应用题的步骤一般为:读题,审题,找条件和问题,确定方法,列式计算,写答语。简单概括就是“读、找、想、算、答”。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有时一道题就有好多方法,教师必须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进行解答。  四、总结经验,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  我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1.分析法。分析法是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

4、,找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再经过逐步推理,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对比较难的应用题的解答应用广泛。如在教学:“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分三个组去工厂糊纸盒,第一组16人,共糊256个;第二组14人,共糊210个;第三组15人,共糊254人,全班每人平均糊多少个?”我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①看这道题求什么?②怎样求?③什么是总数量?④什么是总份数?接着启发学生找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的途径,并找出题意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分析列算式:(256+210+254)÷(16+14+15),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2

5、.综合法。综合法是解答应用题最常用的解题方法,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逐步分析和推导,直到求出问题为止。  3.线段图示法。画线段图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手段,易于被学生接受。如有这样一道题:小红家有42只鸡,鸡比鸭多15只,鸭有多少只?很多学生见“多”字就加,往往错误地列式计算为42+15=57(只)。如果让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再列式计算,学生马上会正确地列式计算:42-15=27(只)。所以,用画线段图来解答应用题,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变式综合训练,提高

6、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做应用题时,教师还要训练学生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对学生多进行改变问题、改变条件、补充问题、补充条件等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下面的一道题:已知强强有8本书,明明有4本书。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1)强强和明明共有几本书?(2)明明比强强少几本书?(3)强强给明明几本后两人书同样多?(4)强强的本数是明明的几倍?(5)明明的本数是强强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6)强强的本数比明明多百分之几?(7)明明的本数比强强少百分之几?(8)强强与明明本数的比是几比几?通

7、过以上变式训练,就能使学生灵活、正确地解答此类应用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有效的解决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所需的知识、技能同步发展。  (责编张晶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