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78685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大学生在就业中社会资本储备增加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大学生在就业中社会资本储备增加的途径:在中国的当前社会,社会资本可以弥补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助于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减低就业成本。但是,大学生在社会资本的运用上比较被动,存在使用不平衡和不平等的现象。对此,要从观念上转变大学生对社会资本的误解,提高其社会资本存量以及运用社会资本就业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储备;增加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从2003年至今,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正以年均增幅超过23%的惊人速度发展着,高
2、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历来受到党、国家及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关系型资源,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关系本位型的社会之中,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优化大学生增加社会资本储备的途径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社会资本的 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储备,我们要首先认识到大学生主要从那些地方获得这些积累,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的获得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
3、对于大学生而言,家庭在毕业之前始终是其社会资本的主要。在大学生就业时,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都有可能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本,获取大学生就业的相关信息来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当某个家庭成员的就业信息多于其他家庭时,这个家庭中的大学生就拥有了比他人多的社会资本从而以更快更简捷的方式实现就业目标。 2.学校。学校是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另一个主要的,学校里的领导、老师、同学都是大学生潜在的社会资本,都有可能为他的就业起正面作用。另外,在大学中存在着许多的组织,如行政组织、学生组织以及社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大学生的社会资
4、本。大学的品牌效应及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都为大学生社会资本的积累提供了条件。 3.社会。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严峻的局势下,现实要求学生不再单一地把自己囚禁在学校的“象牙塔”中,而是更多地在社会和市场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更加的积极主动、深入与社会进行接触。通过一些兼职等方式在社会上寻找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建立起自己的信息X络,积累起更多的社会资本。 二、大学生社会资本储备增加的途径 从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可以分析出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加自己的社会资本储备,我认为可以从个人、学校和政府三方面谈起。
5、 1.个人层面——拓展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社会资本 (1)善于挖掘现有的社会资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比如家庭、老师和校友,由于这些关系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他们能更快、更直接、更可靠地获取到社会各个单位部门的求职信息,从而为大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另外这些社会关系可能会在一些行业担任重要的工作,能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所以大学生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自己现有的社会资本。 (2)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不管一个人是否善于与他人交往,在学校里总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关系X。学校里的领导、老
6、师、同学以及社团和组织,都是大学生的潜在社会资本,都有可能为自己日后的就业提供信息。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于以上的个人和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和完善自己的关系X,进而增加自己的社会资本筹备。 (3)自觉完善人格,打造出色的人力资本,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本。 一个人格健全、完善,心理健康,学业优良、多才多艺,富有创造精神、乐于助人的人,身边自然会聚集起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这种吸引力是持久的、牢固的,这也是教育中反复强调大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原因所在。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有用的人绝不是仅仅会拉
7、关系的人,所以自觉完善人格,打造出色的人力资本,也是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条件。 (4)加强与社会的交往,善于积累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和兼职的过程中,生会接触到社会上的许多机构、团体、组织,并与他们产生一定的联系,他们通过这类活动让单位了解、认识自己并适时地展示自己,这就能为个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样能使大学生能够拥有更开放的信息源和多渠道的信息获取途径,从而降低求职成本,获得就业的机会。 2.学校层面——拓展高校就业社会资本 (1)建立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8、产学研联合体等形式,建立和加强与用人单位、特别是其中的知名企业的联系,对于拓展高校的社会资本、促进学校的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和用人单位联系,听取他们对人才需求的意向、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以及对所用毕业生的评价,并据此对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整,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也能建立和用人单位良好的合作关系。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