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

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

ID:2107864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_第1页
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_第2页
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_第3页
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_第4页
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从后现代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文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开始向艺术等领域扩展,并在世界范围成为一种文化思潮,西洋美声唱法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声誉和影响,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在吸收美声唱法的同时,从演唱、创作、教学上体现出后现代时期多元音乐文化的主张。  关键词: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创作;欣赏    随着人类步入后工业社会,“全球化”已经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文化的全球化已成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而作为文化领域中的“文化工业”的出现已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得力于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现代高新技术

2、的推动。在文化领域的核心原则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表现。“个性化”“自由化”和“反体制化”的精神以个人兴趣为尺度,个人的感觉、情绪和判断压倒了质量和价值的客观标准,决定了文艺作品的风格。从文化视角来看,现代工业化社会带来的是普遍性、单一性、权威性及二元性的理念,其理念源自于欧洲认识哲学,交响音乐音乐是其理念的象征。随着20世纪50年代的后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它带来的特殊性、差异性、平等性及多元论的理念。在音乐文化全球化提供的平台上越来越展现出世界各国音乐的多样性特征,它从而显示的是不同于现代哲学中科学主义认识论的后现代哲学“多元论”的根本特征。音乐学是

3、洋学问,20世纪传入中国。从学堂乐歌到上个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从中国近代作曲家对艺术歌曲及大型声乐创作的探索开始,中国声乐的创作与发展始终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而走向现代的过程。20世纪初以来,中国声乐的创作与发展更是体现出现代性的“理性和启蒙”精神,“白话新诗”“古代诗词谱曲”“文言歌词”等艺术形式的大量涌现,在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中,体现出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人类从压迫走向解放。在进入后工业时期,音乐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标志着“后现代已拉开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周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现代文化”在世界范围类广泛

4、传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思潮。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已完成了从“现代性”到“后现代”的观念转变。意大利美声唱法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它体现出“现代主义一体化”的审美价值观念,“通”“实“圆”“亮”“纯”“松”“活”“柔”统一的声音标准已成为各国声乐工努力追寻的标准。而后现代的声乐文化,笔者认为更应当更体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艺术,体现出“包容性”的音乐理念。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正是在结合西方声乐艺术的同时,体现出了中国本民族声乐的“后现代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己成为东方文化的一块美丽的奇葩,绽放在世界多元化音乐的舞台之中

5、……从宋祖英维也纳音乐会开始,中国的民族声乐歌唱家频频走出亚洲,打开国门,让西方人领略到中国民族声乐的魅力,从而发出赞叹,深深为中国民族声乐所打动。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更是伴随着“后现代”已从整体性、统一、性的时期步入彻底的“多元化”的历史时期阶段。下面从声乐演唱、创作、欣赏方面加以浅析。    (一)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与创作风格的多元化    声乐艺术作为人声演唱的带有语言的音乐,界定来了它语言音乐化和音乐语义化的构成与主体表现方式质的规定性。其创作的多元性是表现对象再现的显著特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已从戏曲,曲艺、说唱等传

6、统唱法的单一唱法的基础上发展为全新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艺术。在西洋美声唱一统天下的绝对审美价值观念之下,在经历“土洋之争”之后,中国民族声乐吸取了欧洲西洋唱法之精华,按照本民族审美原则与习惯,以本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韵味为特色,将声、情、字、腔、综合地融为一体,并伴有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后现代是一个告别了整体性,统一性的时代,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成为普遍的基本观念的历史时期”。创作的多样化直接带来演唱的多元化,中国民族声乐的“后现代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以郭兰英、王昆、胡松华老一辈声乐演唱艺术家与教育家的演唱“真声为主,个性化”突出具有浓郁

7、的传统民族色彩,作品以建国后农民翻身做主人,新民主主义的大时代背景的社会主题如《咱们工人有力量》《翻身农奴把歌唱》等作品发展到80年代以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为代表的青年歌唱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更为先进科学的民族唱法。作品以讴歌时代主旋律,开发西部,作品如《好日子》《春天的故事》《西部放歌》,以及全面地反映出当代百姓现实主义路线的情感创作如《母亲》《为了谁》等等,无不展示了当代民族声乐空前的演唱、创作繁荣的多元性。在教育领域,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林教授在民族声乐教育更是代表~个时代的楷模,他提出混声唱法

8、运用于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80年代以来,金铁霖教授确立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声乐艺术要体现“科学性、民族性、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