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

ID:2107667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_第1页
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_第2页
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_第3页
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_第4页
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中国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探索和奋斗。中国绘画史上,继承和创新是个永恒的命题。现今关于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创新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本文结合笔者对中国画的认识,对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探讨一二。  关键词:中国画;继承;创新    继承与创新,这是中国画创作规律中一个不老的课题,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经常碰到而且又反复争论的一个课题,是当今画坛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必须直面的问题。历朝历代的画家、风格、师承、流派、画论、画评,都脱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这

2、个范畴。继承与创新,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挖掘。下面笔者将试图阐明中国画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其独特性。  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继承才谈的上创新,论创新必然涉及继承传统。李可染先生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说的就是继承与创新。一千多年前,范宽说过:“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更是对继承与创新做的最绝妙的注解、阐释。  简单来说,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温故而知新”。故,是新的出发点。如何知新,方法很重要!怎样才能把握传统的精神第一要义,

3、而少犯错误,不偏颇?  第一,要从总体上把握传统的精神本质,以宏观的立意去体察传统的博大和精深。否则难免犯“一叶障目”的错误,更易陷进某种局限和偏颇。  第二,学习传统首先应该以现代精神为价值取向,以画家的个性创造为主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现代人用现代眼光审视现代山水,创作出现代山水来满足现代人的心灵。现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在形成风格和精神内涵上都有了很大距离。现代山水画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更适合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在如此之多的信息交流、图像充斥的环境下,人们的审美心理要接受更大的挑战,是向内寻?还是向外求?这成了画家们面临的大问题,也是

4、中国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生活是创新之源,情是创新之魂,责任感是创新之力,道德是创新之本。著名山水画家贾又福曾说:“如果说生活和大自然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发祥地,那么至情至感乃是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总能源。”作画以情致深,以情致神,能够有真情才能燃烧。这一创作实践,阐述了情感和生活创作三者关系。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生活的依据,没有真情所发,艺术作品是没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情感注入多少和劳动付出的心血的总和。  可见,艺术创作非以情调动笔墨不可,只有情满则意深、情驰则无逐、情异则法别,情会则才疑意而情是智慧之神,一切智慧只能赋给那些丰富情感的画家。

5、而决不会落到麻木不仁、冰冷人的头脑上。因此,一个画家的思想感情要有一个根本基调,如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对自然、人民及社会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发出真情实感。  作为画家,都是要经过继承这一关,继承传统是个过程,也是个基础。而继承有小继承,也有大继承。只讲继承而不讲创新的画家够不上是位画家,只能说他永远是位学画的学生而已。因此就必须创新,去走属于自己的路,创新是画家的修极目标,那么要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呢?  第一,创新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中国画精神的传承具体是要落实到学识和修养上,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有句名言,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6、水之间也。”画家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画中自有乾坤。而现代美术教育,由于侧重传授美术技巧,忽视了学生文史素质教育。所以,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涵养。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心态决定了画家作品中的艺术内涵,中国画的发展越是到了高级阶段,所体现出的艺术内涵就更加深刻。这就要求每个画家必须勤于学习,熟悉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吸纳与艺术有关系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第二,创新在于画中气韵的营造,“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准则。而画中气韵完全靠笔墨而生:气从笔出,韵由水化墨而生,画有气韵方有生命,生命的创造是

7、中国画之根本,有生命的画才引人、动人和感人,所以作画求气韵是中国画家之首要,而求气韵首求笔墨,不讲究笔墨,画无气韵可言。古人犹重笔墨营造气韵的修养,黄宾虹说:古人作画一如作诗文,用笔如练句,用墨如诗文中的词藻,先成句法,而后以词藻表明其语意而润泽之。笔墨虽取于物,书写物之象,但它是发于画家之心,传达画家之情意,实质上画中气韵就是画家精神气质的体现,笔墨是它的形态化语言,没有笔墨何谈气韵。  第三,创新归根于笔墨形态的新。笔墨之新一方面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形态本质的认识和概括,钱松嵒创造过画大西北景色的“黄土高原皴”,傅抱石首用散笔锋作画的“抱石皴”

8、。亚明表现开山筑路山体的“爆炸皴”等。更重要的是在于画家使用笔墨的人格化和画家独特的个性化。我们民族的哲学观是人与自然合一,是自然为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