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69586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如何加强宜居城市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加强宜居城市建设【摘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从住宅、社区到城市各个层面的生活环境一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他们不再仅满足于有房住,更重视社区环境的生态化、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和邻里关系的和谐性,以及城市宏观环境的宜人性等等。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处在从粗放型城市向集约型城市过渡的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发展定位不当。发展模式粗放,空间布局不合理,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评价尺度,因此,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空气污染、环境恶化、交通阻塞、人口密度过大、房价居高、两级分化、区域发展失调等问题,致使城市资源
2、承载力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城市的可居度大大降低,在这种背景下,建设“宜居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葫芦岛作为辽宁五点一线的重要城市,地处山海关外,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辽东湾,与大连、营口、盘锦、锦州、秦皇岛、唐山、天津等城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为山海关外第一市,随着城市的发展,葫芦岛提出了建设最适合人居环境的发展理念。下面,结合葫芦岛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强“宜居城市”建设问题。 1宜居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 1.1宜居城市的概念。1976年,联合国召开了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服务”,并成立了联合国人居
3、委员会。1989年开始创立全球最高规格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1996年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发展主题,对宜居城市概念进一步丰富内容。目前,无论是国内、国外,对宜居城市概念有一个共识:“宜居城市”是适宜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完整的统一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2宜居城市的内涵 2007年,建设部制定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一般来讲,宜居城市必须满足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4、 一是安全。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完备的防灾预警系统、安全的日常生活环境和交通系统。 二是健康。宜居城市应该是远离各种有害物质、环境污染的可能伤害,应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干净的街区。 三是生活方便。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完善的、公平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就是人人能够享受到购物、就医、就学等方便的公共设施的服务。 四是出行便利。宜居城市应该以公交系统优先发展为核心,能够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五是和谐。宜居城市应该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谐的社区文化,并能够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城市。 1.3建设宜居城市的现实意
5、义 当前,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特别是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施政理念上看,坚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日益成为施政重点,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联系我市实际,建设管理机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建设宜居城市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说,在我市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是提升我市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推进和谐葫芦岛建设的关键之举。只有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才能更好地落实
6、科学发展观,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切实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全市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凸显城市特色个性,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切实提高我市在环渤海地区的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能更好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倡导社会文明风尚,切实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2葫芦岛建设宜居城市的差距及制约因素 目前,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的条件和空间比较好,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但从总体上说,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些差距和制约因素还不得不正视。 第一,城市基础设施薄弱。一方
7、面,城市功能不完备。我们的现状是公用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老城区太“老”,新城区不“新”,发展水平落后于同等规模城市,特别是在“生活便宜度”上差距明显。而且,随着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在为项目建设提供金融、商贸、信息、医疗、文体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承载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目前,我市的城镇化率仅为39.7,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明显滞后,对工业聚集、服务业成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拉动力较弱,城镇化工作还任重道远。 第二,水资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