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68257
大小:4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养阴生津食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养阴生津食物养阴生津食物有: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制品;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蔬菜.特别是苹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等.“秋分”过后,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食物都能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而早餐推荐喝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一般适合秋天喝的粥有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
2、(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山药粥(健脾固肠)。养阴生津粥沙参麦冬粥沙参、麦冬各15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沙参、麦冬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粥,冰糖调服,每日1剂。可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化痰止咳。 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拌入粳米粥内同食。具有润肺养肝、益精生发、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习惯性便秘者。梨子粥用梨子两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3、的功效,亦可用作冬季保健食品。洋参牛乳粥西洋参2克,牛乳150毫升,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洋参研为细末备用,先取大米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洋参、牛乳,煮至粥熟,冰糖调味服食。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麦门冬粥用麦门冬20~30克,煎汤取汁,再以粳米100克煮粥待半熟,加入麦门冬汁和冰糖适量同煮,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对肺燥、干咳少痰等症效果较好。百合银耳粥百合30克,银耳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发开洗净,同大米、百合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至粥熟后,冰糖调服,每日1剂。可养阴润肺、健脾益气
4、。猪肺莲米粥猪肺150克,莲米15克,大米50克,调料适量。将猪肺洗净,切块,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去浮沫,下二米,煮至粥熟后,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益肺生津、养阴止咳。生地石斛粥生地15克,石斛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二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粥,待熟时冰糖调服,每日1剂。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肺止咳。黄精粥黄精30克洗净,加水煎取浓汁,放入洗净的粳米30克煮粥食用。有补脾胃、润心肺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咳嗽或者干咳无痰者食用。珠玉粥将薏苡仁60克洗净煮粥,再加入山药60克
5、、柿饼30克共同煮至黏稠即可。有补肺、健脾养胃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干咳、大便稀溏不成形者服用许多人一生中都会被各种上火症状所困扰。常说的火又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为阳热亢盛引起的实热证;虚火为阴虚不能制阳的虚热证。治则为实则泻之,以清热、泻火、消炎为主要方法;虚则补之,以养阴清热为主。 玄参,性寒味苦、甘、咸,归肺、胃、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除烦止渴。多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症见身热、烦渴、发斑等;又用于阴虚火旺、肺热内灼所致的咳嗽、咽燥、骨蒸潮热、咯血、自汗盗汗等症;还用于
6、咽喉肿痛、疮痈、瘰疬痰核。玄参为泻无根浮游之火的圣药,故无论热毒实火或阴虚内热均可使用。 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胃三经,质润,具阴柔之性,滋阴之功,善于清养肺胃之阴而润燥,又可清心经之热而除烦,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也是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凉血止血佳品。 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症。 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
7、作用,有抗溃疡、抗炎等作用。 本方中,玄参甘苦,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两者均为质润之品,共奏清热滋阴、润燥通便之效;桔梗味苦、开宣肺气、祛痰利咽,为肺卫之要药;甘草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上四药共用,奏清热滋阴、消痰镇咳、祛痰利咽之效,而起解热、抗炎、祛痰、镇咳作用提要养阴生津是温病治疗的基本大法,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从养阴补不足、养阴以制火、养阴以透邪、养阴以祛瘀及养阴以敛阳五个方面阐述了养阴生津法在温病中的具体运用。 养阴生津是温病治疗基本大法,在温病的十
8、大治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对养阴生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深入,对其机理的逐渐认识和提高,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笔者就养阴生津法在温病学中的应用,作一粗浅探讨。 1养阴补不足 温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阴液的耗伤,这是由温病的性质所决定的。有学者运用电子计算机对22部有代表性的温病专著进行了方证分析,在对古代温病2158个方证分析中发现,温病最为多见的十大症状依次是:发热、口干渴、有汗、脉数、谵语、恶寒、头痛、烦躁、发斑和神识不清。其中以发热、口干渴和有汗三大症状出现频率最高,与其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