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信用货币

论网络信用货币

ID:21051542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论网络信用货币_第1页
论网络信用货币_第2页
论网络信用货币_第3页
论网络信用货币_第4页
论网络信用货币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网络信用货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网络信用货币

2、第1内容加载中... 摘要:网络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它仍然遵循着信用货币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保持着信用货币的一般性质——可兑换性,即兑换成价值物的能力。而信用等级越强的货币,社会兑现的可能性越大。网络信用货币的产生对于纸币、银行信用和银行监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何谓网络信用货币  首先让我们建立这样一个互联网世界的支付模型。模型中共有三方:从事结算的网络公司、银行、顾客。支付体系是国际互联网,支付工具是以数字存在的支付指令。  模型一:顾客向网络公司发出以银行为付款人的支付指令。网络公司利用自己的

3、技术设备将支付指令发给银行。银行经确认按顾客的要求进行支付。  模型二:随着顾客越来越频繁地利用结算公司发送支付指令,网络公司发现有些支付不用及时兑现,有些顾客之间的交易可以抵消,于是网络公司为每个客户设立一个交易账户,对每一笔经银行确认或承兑的交易在债权人债务人的账户上作相应登记,同时向债权人发出回执,并保留原始债权凭证。每隔一段时间,将各账户汇总轧平,将到期余额向债务方银行提示付款。债权人则可凭保证书将债权买回,到期时可凭保证书要求结算公司提示银行付款。对于即期付款的指令,债权人可凭保证书要求立即兑现。一经付款,结算公司将收回保证书

4、。  模型三:顾客这时可以持该网络公司的保证书要求在一定限度内贴现或到期要求兑换成银行存款或相应债权凭证。随着承认并持有这种保证书的人愈来愈多,人们在汇票到期支付以前以收到保证书为付款标志,并将其作为承兑汇票进行转让。出于方便考虑,即使是到期支付后,人们也不再要求一定兑换成银行信用货币,而是将银行存款保存在网络公司的账户上。这样就可以长期持有这种保证书进行商品交换。我们这里假定1.没有违约风险;2.银行信用货币和网络信用货币1:1兑换,即发生银行完成兑付、顾客收回债权或网络公司贴现票据三种情况任何之一,网络公司都要收回顾客所持有的网络货

5、币。  这是网络信用货币发展的三部曲。模型一实质上是票据托收系统。网络公司相当于是银行的技术支持部门,它的出现克服了代理行制度造成的结算延迟,中间环节过多等弊病,同时在网络时代为银行节省了开发网络支付技术的费用,因而能够迅速发展起来。  模型二类似于早期发展以来并一直使用的银行间票据清算系统。此时的网络公司同时为多家银行收取票据,相当于自动票据清算所(AutoClearingHouse),是票据清算的枢纽。惟一的区别是传统的票据清算系统是封闭系统,互联网是开放系统。这使得普通网络公司也能从事这项工作。  模型三网络公司发生了飞跃。它的结

6、算账户被广泛使用,保证书被广泛接受,成为新的流通和支付手段。它发行了网络时代下的信用货币。模型一和模型二已经存在,模型三尚未出现,但它是模型二发展的必然。它的诞生不仅遵循着信用货币发展的一般规津,而且有自身独特的背景。它对现有货币制度带来巨大冲击。  二、网络信用货币的产生  网络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关于货币的职能问题,马克思的货币学说作出了最为充分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文明形式历经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和劳动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信用货币是货币形式的根本性变化,是货币职能逐步分离的过程。按照马克思的货币学

7、说,人们关心的是货币的交换能力,而不是它有无内在价值。因此作为流通手段,人们的选择标准是方便、快捷、安全。纸币是这样,网络货币更是如此。从性质上讲,网络信用货币同纸币一样都是价值符号。马克思指出:“在金属货币记号上,这种纯粹的象征性质还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着。但在纸币上,这种性质就暴露无遗。”从金属货币到纸币,是货币形式的一个根本性变化,完成了从价值实体到价值符号的转化过程,而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强化了价值符号的象征性质。如果说纸币产生于金的流通手段,那么网络信用货币则是使这种流通手段被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的结果。  我们考察了货币的流通职能,从

8、逻辑上分析了符合代替实体的可能性。货币要想顺利流通,离不开另一职能——支付手段。因此我们当从一连串的交换行为考察货币运动时必须引入另一个概念——信用。  信用,简单地说就是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信用货币则是记载这种关系的证券。早期的信用货币产生于商业信用,即交换的赊销关系,如汇票。它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流通和支付职能。银行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扩大了信用货币的流通范围。一方面,银行以其黄金储备为保证发行银行券,不断满足票据贴现要求,提高了商业票据的信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体系内的票据结算功能提高了信用货币的流通性。双方作用,使得银行信

9、用在商品交换中越来越重要。而银行券这一主要的银行信用货币,成了一般化的流通支付手段。它具有双重性质:1.体现债权债务关系;2.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符号。  由此我们看出“信用货币产生的自然根源是货币的支付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