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货币, 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韦 森依照塞尔语言哲学的一个理论洞识,本文把货币归结为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市场交往中凝汇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一种制度实在。本文第二部分则从货币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反思了货币的本质。尽管在某一时点上一个社会或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和以货币总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所反映的经济总量都是一个确定的数,但在现实中,离开了货币这个纯数量“标量”,我们既不能知道货币本身,也无法衡量任何总量国民经济指标。由此来判断,西美尔的“货币的量就是货币的质”命题为真。最后,本文还从货币哲学的角度反思了经济哲学的一般问题。关键词 货币 货币总量 货币哲学 集体意向性 制度实在作者韦森,1
2、953年生,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一、依照定义认识货币的困难“货币哲学”,是德国社会哲学家西美尔(GeorgSimmel)所“铸造”的一个概念。在《货币哲学》一书①中,西美尔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类社会的货币现象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可谓博大精深。哲学家看待社会问题,与经济学家就是作用;而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起货币来,则依其职业习惯而较多地关注货币这东西对人类生活不一样。经济学家们研究货币问题,总是倾向于分析货币及其数量的变动在市场运行和经济增长中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并总是想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弄清货币是什么。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每个成年人天天与货币打交道。但什么是货币
3、?这却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相当棘手的问题。正因为什么是货币及其相关问题是如此玄妙、如此复杂,从英国古典哲学家休谟,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到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Fisher)、英国经济学家庇古(CecilA.Pigou)、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直至当代货币主义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Freedman)和当代主流经济学的泰斗阿罗(KennethArrow)等,都对这类问题作过评论,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理解了什么是货币,把握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懂得了货币在经济增长和市场均衡中的作用,就大致理解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反过来看,可能主要正是因为经济学家们在什么是
4、货币、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其与实体经济总量的关系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上所见各异、莫衷一是,才衍生出了经济学说史上和当代经济学中的林林总总的门派和思·16·①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想体系。货币到底是什么?马克思和一些当代主流经济学家均认为“货币是一种社会关系”,而米尔顿·弗里德曼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明星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的年轻教授曼昆(N.GregoryMankiw)却说“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购买其他人的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①在
5、其《货币哲学》中,社会学家西美尔则把货币视作为“一切价值的公分母”、“价值的现金化”(mobilisierung):“货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活动的物化(reification),是一种纯粹功能的具体化。”②在围绕着理解和把握货币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上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长期困扰,自然引起了专业哲学家们对货币问题的注意。譬如,当代美国哲学家塞尔(JohnR.Searle)就曾从语言哲学的视角进行了自己独到的解释和界说。在1995年出版的英文著作《社会实在的建构》③第3章,塞尔一上来就举出货币这样一个人们日常生活的事物,来说明他的制度观:我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纸币,反过来看,正过来看,发现它不过是一张由
6、某种纤维素丝所制成的纸,面上印着某种颜色和符号。是什么使这片纸成为货币呢?塞尔的回答是,只有当、且仅当人们都把这片纸认作是货币时,它才是货币。塞尔的这一见解,与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所说的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雅普(Yap)人把谁也搬不走的6600块大石头(轮)认作货币,大石头就在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作为大额货币这一事实非常吻合。另据曼昆说,在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俘营中,战俘们也曾用烟卷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的“货币”。就连在1989年苏联解体前的物价飞涨时期,万宝路牌香烟曾一度成了莫斯科市民手中的“货币”。④宏观经济学家曼昆所列举的这些事实,无疑佐证了语言哲学家塞尔的洞识。沿着
7、货币可归结为人们的认可和约同这一思路,塞尔还发现,许多“制度事实”,许多社会实在,从产权到契约,从婚姻到美国总统职位,归根结底,只不过取决于人们的一套态度,即他所说的“集体意向性”(collectiveintentionality)。这即是说,当所有人都把某种东西相信为、认作为、接受为、用作为某种东西时,这种东西就成了一种社会实在。因此,塞尔认为,集体意向性,构成了制度事实,·26·中国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