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50072
大小:6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钟璐(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610500)【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一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患者,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两组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没有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压疮发生率为1.58%,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3.16%,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83
2、%,压疮发生率为9.67%,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6.12%,差异较大,只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急诊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关键词】急诊;脑卒中;预见性护理;效果调查显示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且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越来越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因此,为了降低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率,需要对其进行临床预见性护理干预。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4月一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患者,设
3、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头颅CT检查,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标准。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在34—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09±3.16)岁。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39例,年龄在3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84±3.19)岁。给予2组急诊的脑卒中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急诊脑卒中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对于出现异常情况,做好及时、有效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患者入院后,了
4、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准备相关抢救设备、所需物品等等。当患者进入病区后,进行各种治疗护理和抢救操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预见性健康护理计划。在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并发症护理时,均以预见性健康护理为引导,将各项护理落到实处。(1)功能锻炼护理。要求患者关节缓慢活动,直到关节疼痛为止,逐渐延长活动的时间,适当进行起坐、行走、站立等基本活动。(2)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定期进行沟通,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促进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提高临床依从性。(3)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以低脂肪
5、食物、半流质食物为主,饭后要漱口,避免食物残留于口腔内。(4)并发症护理。要求空气流通,使患者注重U腔卫生,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尽量排除各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脑卒中患者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选择卡方(X2)检验以率(n/%)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分析见表1。表1两组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3讨论通过对近年来脑卒中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
6、解,发现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iL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广大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脑卒中也称为中风,主要的症状是猝然&倒、伴发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脑卒中具冇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脑卒中己经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3】。同吋脑卒中的并发症有很多,如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中枢性呼吸困难、脑卒中后抑郁等。需要给予急诊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当前临床中预见性护理干预得到了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青睐,预见性护理以预见性为指导,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预见性干预,预防、康复护理己经成为未来脑卒中疾病护理的发展方向,对于脑卒
7、中患者最为合适,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手段,有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4】。参考文献:[1】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15(09):853-855.[2】张风英,王惠巧.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的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9(14):104-105.[3】李玉文,邓应美,唐讯波.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11):193-194
8、.[4】吴红梅.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37(16):28-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