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44326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抑郁性神经症的认知护理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抑郁性神经症的认知护理探讨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精神病人疗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31【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对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一年间收治的抑郁性祌经症患者3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认知护理,对其6个月和12个月疗效的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D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认知护理治疗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认知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抑郁性神经症的治愈率。【关键词】认知护理;抑郁性神经症;治疗作用前言:
2、抑郁性祌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祌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但常伴有严重的心理痛苦。2002年我岡流调资料显示抑郁性祌经症的患病率为千分之三。认知行为治疗是木世纪七十年代由Beck和他的同事在美国费城逐渐发展起来的以矫正不良认知或功能失调性态度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Beck的理论认为,人们的抑郁情绪与行为改变与其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可达到长期改善抑郁情绪及行为障碍,并能预防复发。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
3、一年间收治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3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认知护理,报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选取的32例抑郁性祌经症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55岁,平均24岁。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13例,中专3例,大专2例。木组病例均符合CCMD-2-R中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2方法32例病人,治疗前,进行SCL—90,HAMA等测定。治疗后再复测一遍。采用阿米替林、多虑平、佳乐定、麦普替林等治疗。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至治疗量。治疗剂量在150〜200毫克/日。巩固4〜6周后减量,改为维持治疗。住院病人出院后2〜4周
4、定期门诊,将药量调整至维持剂量。不论住院还是门诊病人,在药物治疗时仅进行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4一6周后每月了解病情一次。病员在接受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组相同)的同吋,还接受系统的个别认知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分为三步:第一步主要是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引导病人进人认知模式,必要时进行危机干预,消除病人悲观厌世的想法。这一阶段应重视建立治疗性的医患关系。以理解和真诚帮助的态度,倾听和鼓励患者倾诉。用反射技术推动患者疏泄。在这种气氛中,与病人•一起讨论问题的性质,激起患者求治的欲望,干预其自杀危机,为开展认知心理治疗作好心理准备。第二步,帮
5、助病人识别导致情绪和行为障碍的认知和自动性想法。重点在于帮助病人认识想法和情感、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导病人学会监测情绪变化的方法。包括:布置家庭作业,每晚做放松训练,制定每日的活动计划等。要求病人做自我监测和填写功能失调性想法记录表。在此基础上,对负性自动想法进行评估、识别和干预。设计具体行为任务,对负性想法进行真实性检验,如病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并逐渐引导病人用更为合理的想法来替代负性自动想法。最后通过深人交谈,促使病人对负性想法后面的信念(即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进行识别并加以矫正。第三步,即巩固阶段。S的在于巩固疗效,反复强化,防止复发。与病人一
6、起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困难的情境。反复强化在认知治疗中获得的技能,及时识别负性自动想法,及吋给予干预,使苏心理功能重新得到整合。认知心理治疗在住院期间每周2〜3次,1.3统计学方法该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plUSmn;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冇统计学意义。1.结果经过12周持续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BDI总分比积极治疗期结束更为下降,病人能在随访一年期间,仍保持病情稳定并进一步改善,失眠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2.
7、讨论3.1抑郁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也往往与病人的个性偏离有关;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严重程度可起伏波动;常伴冇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冇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幻觉、妄想,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机理至今未明,苏在精神病学的地位也有不同的观点,DSM-III和ICD-10都把神经症性抑郁症纳入心境障碍这一大类中。冇作者提出抑郁性神经症系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持久的情绪抑郁,发病与病前性格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系,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人格异常,如依赖型、表演型
8、边缘型人格特征等,另有部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存在,未能解决而致病。本研究显示,药物治疗对改善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合并认知疗法效果优于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