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3993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培养中学生英语的语言技能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中学生英语的语言技能素质:英语课程标准把学生的英语的语言技能的发展列为总体目标之一,英语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本文主要从这四方面阐述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标;听;说;读;写 :G632.0:A:1674-9324(2012)05-0084-02 英语新课标认为,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学生应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和这四项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输入和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输出和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而这四种技能既是学
2、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一、把握听力训练的操练性要求与阶段性重点 听力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提高的一种能力。首先,听力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听,例如,不单单是在听力课上练习听力,上阅读课,词汇课,如果教师多用英语授课,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听力也会逐渐得以提高;其次,要强听,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给学生播放听力材料,内容可以丰富多样,每天强迫学生听英语;再次,要善听,周末回家,学生可以观看英语新闻,可以看英文电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听力。通过平时的听力测试可以归纳出三个阶段,听前(p
3、re-listening),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预习习惯,让学生仔细地预习每一道习题,通过听前预习,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设置,预测出听力的内容;听时(an?通过预习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知道在问这个人的职业,那么学生在听的时候就要放在职业这个关键词上,所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另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养成速记信息的好习惯,例如:i”学生既爱听,又好学,学生敢于唱出来,也不失为一种“说”英语。所以,教学中务必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敢说会说英语的勇气与技能,切忌再大批量生产“哑巴英语”。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一般存在的弊端就是“哑巴英语”,学生是做题的能手,记忆词汇的高手,可惜就是不敢说英
4、语,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朗读不但能练习学生的发音,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另外教师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要用英语授课,教师要起带头作用。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组织各个年级进行英语演讲比赛,小型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文章排练成英文小短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进行描述,也可以把长篇课文缩短后进行复数等等很多形式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坚持阅读训练的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标有关语言阅读技能目标的描述,高中学生要通过阅读英文材料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够通过上下文的关系猜测出生词的含义,能够根据文章
5、的结构和线索猜测出的写作意图,能给根据文章中的细节环节回答出一些细节性问题,能够根据文章中提供的数据做一些计算题。学生除了要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教材外阅读量应积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克拉克说过,每个教师都应该做阅读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上好精读课,又要重视泛读课。上好精读课,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学习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词汇、语法、文章分段、文章脉轮;重视泛读课是为了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和面,高考的阅读题材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学生只有广泛的阅读才可以熟悉各种题材的文章,才不会在考试的时候感觉对材料感到陌生。另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精读技能,如:速读全文明大意,总结段意找主题,关
6、键词中觅信息,上下文里探词义,段落之间捕依据等。此外,大量的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也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的补充。最后,教师要交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引导阅读法、自读法、速读法、练读法、测读法等,教学效果较好。 四、遵循写作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 写作是一个高级的输出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去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利用一些小的机会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由刚开始的简单句过度到复杂句,由句式结构简单的组合到复杂组合,由看图说话到给要点写作,这些训练都需要教师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循序渐进地去进行,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作。英语写作与英语说话一样,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方
7、式,它与母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就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在修改学生写作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写作的技巧、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词汇的高级等方面。 综上所述,本文只是浅谈了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一项,其实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围绕这五项最基本的英语素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完成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任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