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讲课概述课件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课件

ID:21026093

大小:2.73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18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课件_第1页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课件_第2页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课件_第3页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课件_第4页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讲课概述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儿科概论及常见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冀晓华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概论1肺系疾病:感冒,肺炎喘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2脾胃疾病:厌食、便秘3一、中医儿科概论中医儿科概念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中医儿科学是随着整个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临证医学的一门专门学科。中医儿科学的任务和地位如果从《史记》记载的“小儿医”——扁鹊算起,已有约2400年了,即使从系统的中医儿科学专著——《小儿要证直诀》算起,也有约800年了。历代医家的儿科学术思想各有建树,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在实践

2、中不断探索,在理论上总结提高,才形成了中医儿科学博大精深的内容,在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和疾病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最早的儿科文献:《颅囟经》商代出土的甲骨文,已有“贞子疾首”、“龋”等儿科疾病记载。马王堆出土的古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已有“婴儿病间”、“婴儿契”的记载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先秦战国时代的《内经》是一部中医理论巨著,其中已经有一些关于小儿的专论。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描述关于婴儿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如“乳子而病热,脉息小者如何?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素

3、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记载了小儿的生长发育,并指出了女孩发育早于男孩的特点。《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为后世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奠定了基础。《素问。奇病论》关于“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的论述,是先天因素致病的最早记载,也是养胎护胎学说的发萌。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对儿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和现时指导意义。师仲景法,用仲景方,治疗多种小儿疾病。宋代钱乙治疗小儿病,就是继承《金匮要略》,采用脏腑辨证。中医儿科学的

4、起源(概述)唐末宋初人所著《颅囟经》(出自《永乐大典》),是先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书中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的观点,概括了小儿朝气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北宋钱乙,字仲阳,是负有盛名的儿科大家。他的学术思想较集中地体现于《小儿药证直诀》(由其弟子阎季忠整理)一书中。该书成书于12世纪初,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专书。西方国家最早的几部儿科专书为意大利(公元1427年)、德国(公元1473年)、比利时(公元1483年)等国出版,比《小儿药证直诀》要晚35

5、0年以上。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归纳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被后世奉为圭皋(标准、法度)。在四诊检查方面,钱乙根据小儿特点,特别重视望诊,尤其是望“面上证”、“目内证”。他提出了五脏所主证候,各脏的实证、虚症基本见证几治疗主方,这种以五脏为中心的辨证方法体现了整体观,符合儿科病症特点,至今被作为小儿杂病的基本辨证方法而广泛用于临床。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氏对不少儿科病证的认识有创见。如对惊风的病机、治法、较《太平圣惠方》更为明确。他认为急惊风由于热盛生风,风在心肝;慢惊风由于阳虚正

6、衰,风在脾胃。治法应“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在临证治疗中,他强调脾胃虚衰与疾病的关系,重视调理脾胃,具体应用时又注意泻脾不伤胃,补脾不碍滞,生脾津不碍脾运,对于疳证、泄泻等常见脾胃病证的辨证治疗提出了精辟的论说。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钱氏善于创制新方,而且立方严谨,有理有法。他创立的地黄丸、导赤散、泻百散、白术散、异功散等方剂,不仅在儿科,而且在内、外、妇等各科被广泛应用。钱氏用药,以成药为主,《小儿药证直诀》所载134方中,丸剂方70首,散剂方45首,膏剂方6首,外用药7首,汤剂方仅6首,他的方剂药味,计量均较精练,这些

7、方法,都是从儿科实际情况出发而确立的。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由于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等方面的全面论述,使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独立的临床学科而建立起来,他也因此被后世尊为我国的儿科鼻祖。总之,我国儿科学的形成,始于晋唐而成于宋。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字密斋(约1488~1578年),著有《育婴家秘》4卷、《幼科发挥》2卷和《片玉新书》等。万氏十分重视小儿的胎养(孕期育养)、蓐养(初生护养)、以及鞠养(婴幼儿调养)。他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

8、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具有指导意义。万氏首先应用推拿法于儿科,其用药处方也甚简当。其中“万氏牛黄清心丸”不仅是当时治疗小儿急惊风的良药,至今仍广泛采用,为临床常用成药之一。中医儿科学的起源(概述)陈复正,字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