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21977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学会做人:教育孩子重中之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会做人:教育孩子的重中之重学会做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当今社会对一个合格公民的内在要求,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学会做人,对于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人类认识自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思辨过程。这也正如一个人从孩童到成年,婴幼儿不知道自己是谁一样,但有些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这种情况,不是认知出了问题,而是做人出了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但最是基础、最根本的还是学会做人。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
2、儒家文化,对于如何做人的论述,不仅使我们耳熟能详,而且感悟颇深。儒家思想在教育目的方面,就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德行,养成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孔子要求学生能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做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儒家集大成者,亚圣孟子认为,人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之四端。这应是对儒家“性善论”的最好诠释。同为儒之大家的荀子先把人赞赏了一番,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而人有气有知且有义,故
3、最为天下贵也”。接着又反驳了孔子和孟子,指出了人性向恶的一面,说道:“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皆恶,其善者“伪”。孔子告诉我们人得接受教育,孟子告诉我们人可以接受教育,荀子则强调人必须接受教育。儒家思想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人是环境的产物,无论人性善或恶,都是可以教化的,是可以改变的。直到如今,这些思想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纵观历史,从文化典籍到家教故事,从颜氏家训到各类家书,无不包括深刻的做人道理,并使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问题却越来越多的情势下,面对
4、“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家教读物,看看“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孩子,如果你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与迷茫,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孩子做人。苏格拉底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意思是说,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他的灵魂一定是智慧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准具有平行发展的关系。道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反之,知识浅薄、思想偏激,则很难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但知识不等于道德,人要成其为人的制约因素很多,所以学会做人是大学问。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靠什么去书写人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靠什么与人竞争?最重要的就是要靠学会做
5、人。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家庭、家族、民族、国家之兴亡,其根本在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取决于人,而且也教化于人。天神给我们缺点,然后把我们变成人,如果你感到幸福,切勿丧失使你幸福的那些美德。在社会生活中会做人的人才是明智的,在人生旅途中讲道德的人才是高尚的。善做人者必是有德之人。学会做人,成功会向你走来,幸福也会向你招手,反之,连运气都会对你敬而远之。所以说,做人的成功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成功,也是真正的成功;做人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
6、也是必然的失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