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

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

ID:2101783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_第1页
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_第2页
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_第3页
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_第4页
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恶搞:大众的狂欢还是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  关键词:恶搞;青年亚文化;后现代社会理论  一、网络恶搞的背景  2011年末,网络上一个名为《2012春晚官方预告片》[1]的恶搞视频在上传短短几天后迅速走红。视频的内容是借用往年的春晚视频片段加上新的配音,重新剪辑做出的一个恶搞性的春晚节目预告片。该片预告的都是讽刺时弊的节目:如“垄”上行,四大名爹,扶不扶,“涨”声响起来,我爱五道杠,校车在哪里,脊梁颂等。这些都是在2011年颇具争议的社会话题。显然不可能是官方预告,2012春晚尚未出炉,就被这样的预告恶搞了。春晚是政治和文化

2、结合的媒介仪式,“在节目仪式中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以其感召力重建文化的‘想象共同体’,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建构中重新发掘其现代意义,从而获得外部世界的接纳和认同。”[2]也是通过受众参与这种媒介仪式,最终实现社会的整合和民族认同。恶搞视频大胆地解构了经典,颠覆了传统,是对春晚这种媒介仪式的亵渎,还是观众对春晚的另外一种声音?  Web2.0时代网络的虚拟化、互动化的特点使受众产生新的需求,网络恶搞应运而生。2005年末,以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标志的恶搞风在几年的时间里已经席卷网络,网友充分借助恶搞展示个性、反讽社会

3、,争夺话语权。受众通过对恶搞的围观释放压力、宣泄情感。网络媒介借助恶搞抓住了受众的眼球,赚了盆满钵满。恶搞在网络上一度成就了大众的狂欢!但是恶搞有时却以“自由”标榜、拿“崇高”开涮,恶搞红色经典逾越政治界限,遭到主流文化的整肃,因打文化版权的擦边球受到监管。所以,恶搞不得不打起了游击战。恶搞究竟是一场对话传统话语权,反抗文化霸权的青年亚文化革命还是一个瓦解社会伦理,影响价值观的毒瘤?恶搞以后何去何从,本文将以青年亚文化为出发点,以传播学分析为路径,结合后现代文化理论对此问题做出思考。  二、恶搞与青年亚文化  从文化角度看,一

4、个社会必然有代表其主流价值观起支撑作用的主文化,当然也有与之对应的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为社会普遍认同;亚文化是以主文化为参照的同一共生环境中的不同文化类型,是社会中辅助的、次要的、边缘的文化”[3]。网络恶搞的创多是草根青年,他们用“无厘头”的方式打破传统,颠覆经典表达自己非主流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是伯明翰学派和早期英国文化研究的重点,青年亚文化由于关注弱势群体、边缘文化对主导文化和权利的抵抗,常常成为当代文化的焦点[4]。“抵抗”是其研究的一个核心词。在《仪式抵抗》中伯

5、明翰学派认为青年亚文化是社会结构出现矛盾的产物,是为了抵抗资产阶级霸权和解决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之间尚未解决的问题。“恶搞”则是当代网络青年同精英主导的话语权和文化霸权的一种抵抗,正是因为网络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历和阅历的限制,不能主导话语权,但是又有表达不同意见和观点的需求,所以通过网络恶搞来表达对主流的反叛。  媒介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让现实中分散了的意见实现了在观点平台的统一聚合,它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部分大众的价值观,却无法避开从众心理影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就包含青年内心的另外的声音和反叛,另外的声音通过恶搞得到了表达。

6、  三、恶搞现象及特征分析  近几年来网络恶搞现象风起云涌,铺天盖地,集中体现在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三个方面。文字方面,网友们大多拿争议事件开涮,如对作家赵丽华进行“梨花体”的恶搞,网友们也纷纷写起诗歌,如“我要在腾讯写诗/一首/关于嫦娥的诗/我的诗/是/天下/最好的诗”“毫无疑问/我的检查/一定是/全公司/最简单的检查”等等,一时间“梨花体”成了一种网络文学文体。再如对“李刚门”的恶搞,网友竞相拿“我爸是李刚”造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我爸爸是李刚”,“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不是每一杯牛奶都是特仑苏,不是每一个爸爸都叫李

7、刚”等等。  图片方面,主要是恶搞明星和海报,如杰伦版蒙娜丽莎,本山版新白娘子,范冰冰版乾隆等等,网络视频爱好者通过PS技术将“小胖”与很多电影海报嫁接,小胖成了网络红人,还催生出点击率极高的“小胖网”。视频方面更是不胜枚举,影响较大的有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潘冬子参赛记》,《春运帝国》、近来的《楼市春晚》、《色戒版恶搞四六级》,各种方言剧,对黄健翔激情解说的恶搞等等。分析这些网络作品,可以发现它们都是通过颠覆与解构,撕裂作品的能指和所指,对原作品解码,打破原来的语境和寓意,通过新的编码对其赋予新的超乎想象的奇异景象

8、。其选材的“碎片化”、表现形式的“无厘头”、作品风格的“荒诞化”都体现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呈现了后现代文化去中心化、非同一性多元共生、否定权威等典型特征。恶搞典型的几个特征分别是:  (一)恶搞特征的去中心性  即社会成员对国家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疏离意识及由此产生的偏离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