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09601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8
《高中政治问答题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政治问答题答题技巧高中政治问答题答题技巧高中政治问答题答题技巧安齐红 问答题是政治高考中的必考内容,它往往以简答与论述的基本题型出现。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该类题型的命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形式上看,大多采用了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从命题的设问上,往往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方面立意。考生在作答该类试题时,常常出现无从下手的困惑,于是出
2、现答题方向上的答非所问,答案内容上的丢三落四,要点分布上的混乱等。这就要求在解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设问,明确解题的方向。下面就问答题的几种形式对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加以说明。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们有何内在联系? 解题思路分析:提问非常直接,依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重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事实上如此直接地根据提问作答的考查方式在高考中已不多见,同样的考查内容,在命题上通过一定的包装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出现,如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
3、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用所学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两则材料分别反映我国国家制度的什么内容?两者有何内在联系? 解题思路:根据设问的指向性,然后将我国国家制度的两方面内容与相关材料一一对应即可。 答案 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材料,且包含着多层意思,须先用分析法分析题目材料有几层意思,然后再用演绎法去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观点的。如果题目不直接指出观点,须先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再用演绎法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例3材料一: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
4、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制的问题决定达400多部,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800多件,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4000多件。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材料二:自《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颁布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再也不能凭感情用事了,在这期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数10万件。 材料三:全国司法机关不徇情,不手软,对腐败分子严惩不贷,仅2001年一年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等违纪干部万多名,其中省部级干部16人。 材料四:据全国检察机关会议提供的资料看,正在查办的案件中,80%以上是人民
5、群众依。法举报的。 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所学国家机构的有关知识回答: 题目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上述问题在材料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解题思路:如果题目不直接指出观点先归纳出材料中的中心思想,找出观点,这是回答好第二问的前提。然后再用演绎法去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注意题目的规定性是“如何体现”。做此类题目是一定要从材料中折射出基本理论,叙述时要做到基本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 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正在按照依法治国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表明:为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我国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
6、定了大量的法律,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表明: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否则也要受到法律制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材料三表明: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有效打击腐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材料四表明: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为依法治国奠定了群众基础。 题目所给的观点或对、或错,有时甚至正误混杂,带有辨析色彩。 例4由于人们长期的滥垦、滥牧、滥伐、滥采和滥用水资源,导致土地沙化扩张加剧。今年春季,我国出
7、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对此,有人认为,沙尘暴的发生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解解思路:要了解题目到底包含几层意识,以课本理论为依据,对其观点分别加以回答,要做到有评价有分析。 参考答案:联系的含义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于事物的。由于人为的活动,导致沙尘暴天气的出现,这一事实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
8、此,认为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观点是正确的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因此,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