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0185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了“教学是科学”。我们要想研究课堂教学这门科学,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面临现在的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那么要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2、 一、更新教育理念,做好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课堂教学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
3、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他的发现教学法认为: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我们教师要积极诱
4、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去思考与探究,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设计、探究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师要改变按自己的经验和思路组织教学的方式,要把大量的课堂活动直接给予学生,放手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动”起来、“活”起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和活动机会,让学生能以自己的主体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创造空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突出探究教学思想,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 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方式。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形成过程和研究方法为载体,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5、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突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框架,把探究作为组织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倡导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之中。 四、面向生活,联系实际,增强物理应用意识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物理,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教师要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发展的问题,如能源、交
6、通、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与科技进步、社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更多更广的视角认识物理学的作用。 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鼓励他们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五、建立有效的物理课堂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高中物理课堂评价应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 1.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7、,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它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 2.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但不是关注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过渡是否自然,教学基本工如何,而是关注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