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

ID:2099327

大小:9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4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_第1页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_第2页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_第3页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_第4页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                确定是否病毒感染或何种病毒感染合理选用抗病毒药,无法确定何种病毒可选用广谱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是否可以直接杀伤病毒?   A.可以  B.不可以   尽管近年来抗病毒药物不断增多,但从治疗效果观察,仅部分抗病毒药物有较肯定疗效。由于病毒结构及复制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抗病毒药物不能像抗生素那样直接作用于细菌。而病毒性疾病的传播极为广泛,发病率又极高,尤其在儿童中。所以及时、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在儿科临床上至关重要。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及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2、 病毒的复制与其他微生物分裂有很大不同,由于其复制酶系统不完整,所以在细胞内需利用细胞酶复制。不同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其结构不同,其复制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但基本可以分为10个阶段,即吸附、穿入、脱衣壳、转录、翻译、复制、装配、芽生、释放等。抗病毒药物作用一方面是通过与病毒竞争细胞表面受体,阻碍病毒穿入细胞,影响病毒DNA或RNA活性从而达到阻碍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   病毒复制示意图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根据抗病毒药物的化学类型,将其分为核苷类,非核苷类及生物类型。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

3、药有14种,非核苷类有10种,生物类主要有天然干扰素及基因工程干扰素。此外,中草药也可用于部分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三、基因治疗在病毒性疾病中的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基因治疗成为治疗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基因治疗有可能通过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核酶技术、基因导入技术等。 四、抗病毒药物选用    原则上在选用抗病毒药物前,应首先确定是否病毒感染或何种病毒感染。实际上,临床上有时是很难确定何种病毒所致的。 在无法确定病毒前,宜选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同时可以根据感染部位确定给药方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药物剂量及疗程。目前常用的抗

4、病毒药物有:   1 阿昔洛韦(Aciclovir):阿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高效广谱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对疱疹病毒DNA多聚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该药对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合成有明显抑制,但对细胞DNA多聚酶和DNA合成影响甚微,故细胞毒性较小。本品是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由于EB病毒对阿昔洛韦敏感性较疱疹类病毒低,所以使用剂量要增大。不良反应较少见,有皮肤过敏、肝肾功能损害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如能与干扰素类药物合用可提高疗效,减低剂量和毒性反应。   2 阿糖腺苷(vidarbine,

5、ara_A):阿糖腺苷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作用,该药对病毒无直接灭活作用,但可使细胞腺苷激酶磷酸化为单磷酸、二磷酸、三磷酸,其中三磷酸为活性物质能与细胞内核苷酸竞争抑制疱疹病毒DNA多聚酶和病毒DNA合成。本品在体内毒性作用不大,适用于单纯疱疹脑炎及乙型肝炎。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肠胃反应,也可有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和疗程长短有关。不良反应为可逆性,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3 更昔洛韦:Canciclovir(cumevene,D、H、P、G):更昔洛韦为合成的嘧啶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在体内外均能抑制病毒复制,抑制CMV

6、的效果比阿昔洛韦强50倍以上,适用于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肺炎、结肠炎、视网膜炎以及骨髓抑植病人的预防性用药。也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不良反应有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皮疹、发热、肝肾功能损害、心律不齐及胃肠不适。使用本品最好静脉滴注,12岁以下儿童及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    4 三氮唑核苷(Ribvirin) 该药为一种新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和核糖核酸(RNA)病毒的生长,其结构与鸟苷和肌苷相似,在人体内参与鸟嘌呤代谢,阻制病毒的复制,对疱疹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敏感

7、。适用于上呼吸道炎、流感、副流感、乙脑、腮腺炎、带状疱疹及轮状病毒胃肠炎。也可用于腺病毒肺炎的早期治疗,流性行出血热、甲、乙型肝炎也可选用。 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腹泻、网织细胞升高,甚至贫血。本品对细胞DNA有一定影响,血液浓度为200—1000mg/ml时呈现毒性反应,故使用剂量不宜过大。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5 干扰素(Interferon):干扰素是有关生物细胞在病毒感染或其他诱生剂刺激下产生的一类蛋白质,根据来源及抗原性分为三种,即白细胞干扰素((O—Interferon)、成纤维细胞干扰素(p—Inferfero

8、n)、T细胞干扰素(z--Inferferon)。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进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三种干扰素已克隆成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用大肠杆菌发酵提纯制备大量基因工程干扰素。目前已生产的基因工程a干扰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