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宗教断层

中国原始宗教断层

ID:20984195

大小:3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8

中国原始宗教断层_第1页
中国原始宗教断层_第2页
中国原始宗教断层_第3页
中国原始宗教断层_第4页
中国原始宗教断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原始宗教断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原始宗教的断层  中国原始宗教的断层  ——论中国国民性形成之土壤  提要:中国国民性源于民族共同心理,中华民族形成之际信仰从原始宗教发展到高级宗教而发展夭折而形成断层,国民性滋生于原始宗教中祖先崇拜与残留高级宗教的混合物这种土壤中。  关键词:国民性形成土壤原始宗教高级宗教断层  一、前言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也自那一刻起,政治界、思想界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不断追索着中国落后的根源。中国为什么落后?在思想界、文化界的追寻中,被鲁迅先生等老一辈志士大力批判过的国民性也许正是其中

2、关键之一。鲁迅先生在1925年有句名言:“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1]国民性问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何谓国民性?它最根本的是一些什么?中国国民性的具体内容及启蒙运动以来至今的对国民性的研究相当复杂,笔者志不在此,故仅能略述一二。从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到八九十年代的国民性讨论热潮,对国民性的认识分歧还相当大。笔者认为,所谓国民性,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所具有的共同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素质。我们知道,每一特定的社会,由于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种族构成与

3、人口状况,有其特定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有其特殊的语言文字与历史文化教育传统,便不可避免地要形成反映社会这些总特征的特殊性格。中国国民性既形成于这些总特征的综合,也必将反作用于这一环境之中全体社会成员,对他们产生共同制约作用。“五·四”的仁人志士们对这种国民性的考察已作到了“从特定的文化模式结构或特定文化形态对它作出了整体性的综合考察”,[2]但是,从现在看来,国民性劣根性的根源何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被誉为跨时代意义的“五·四”的那一阵狂潮,以现在看来远远未达到应有的目的。原因何在?一位日本

4、人这样说到:“鲁迅等近代派知识分子所攻击的,实际上是儒教的礼教性(社会规范及伦理道德)的一面。”[3]这段话虽有可商榷之处(如称儒家学派为儒教,笔者不同意。)但他目光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换句话说,“五·四”运动批判的对象是不正确的,至少可以说是片面的,是次要的。那么,中国国民性的形成归根在哪里呢?它形成的土壤究竟是什么呢?瞿秋白先生在多篇论文中已指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是时代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国民性的一系列特征,无非是宗法社会的表征。[4]其言甚是。而程世平先生的一句话更是给了笔者极大的启示:“中国绝大多数

5、的人文环境是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与残缺的商周宗教混杂而成。”“在本质上更接近商周之前的祖先崇拜,或是说倒退回了原始宗教。”[5]确实是精辟之论。可惜程先生语焉不详,其论说过程也过于主观化。笔者拟将中国从原始宗教到“独尊儒术”的这一段历史中社会人文、人事、信仰、思想、制度等文化演变过程试作梳理,并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二、从原始宗教到高级宗教  (一)、史前活物论到万物有灵论  亘古之初,当人类开始摆脱类人猿而跨入“人”的范畴,他们便以“人”的眼光好奇地打量着世间的一切。我国著名神话学者袁柯说:“这种(原始)思维活动的

6、特征,乃是以好奇为基因,把外界的一切东西,不管是生物或无生物,自然力或自然现象,都看做是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意志的活物。而在物我之间,更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做自己和群体的连锁。这种物我混同的思维状态,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称之为原始思维;我们从神话研究的角度出发,可以叫它做神话思维。”[6]这段时期就是“前万物有灵论的活物论时期”。[7]袁柯先生的论断很有道理。但有一点还不可否认,生存才是一切生物的最根本的因素。不管是社会现实还是思想家提出的“人性本恶”[8]的观点亦或是社会生物学家们提出的“利已主义基因”[9]的论点

7、都证明如此。而据闻一多先生的观点,求生能力越弱而求生意志则越强,这段时期内“他们根本没有死的观念”[10],有的只是“物我混同的思维状态”[11]。因此也无所谓的人类共同的个性意识(与自然界相比而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先民们不得不接受人的死亡是一个事实。但是,人本能性的求生欲望和死亡恐惧促使原始人不约而同的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点。“理智的发达并不妨碍生的意志,反而鼓励了它,使它创造出一个求生的灵魂。”[12]原始先民又因为对梦境幻觉等生理、心理现象的误解,把梦幻中的自我视为“第二个自我”,赋之予超人特性,并

8、由之思索类推出灵魂普遍存在于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之中。对此,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中称之为“万物有灵”[13]论。作为人类学开创者,他和他的同事们借助的方法是十七、十八世纪时仍存在的各大洲的土著的思想与生活,取今以证古。德国文化哲学家卡西尔的观点则进一步提出了“神话思维”[14],将之视为一种思维结构,一种一切原始宗教赖以产生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