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布局谋篇

小说的布局谋篇

ID:20980735

大小:93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7

小说的布局谋篇_第1页
小说的布局谋篇_第2页
小说的布局谋篇_第3页
小说的布局谋篇_第4页
小说的布局谋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说的布局谋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线索选择、2.顺序选用、3.伏笔照应、4.一波三折、5.巧妙结尾、布局谋篇类1、线索选择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最后的黄豆》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偷艺、创业、教育孙儿、家道败落等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中的“鸟笼”,《双琴祭》中的“双琴”都应视为全文的线索,都对串联全文的各个情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典例分析

2、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结构一般都是一明一暗,相互交织。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典例分析2.顺序选用这一环节主要涉及各种叙述方式的使用,重点要理解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枪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的

3、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

4、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有付钱给司机,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了,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3、伏笔与照应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

5、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精品赏析]地震之后地震发生后,人们将急待抢救的重患者抬上了停在院子里的几辆救护车和卡车。她也跟着上了一辆救护车,照顾伤病员。随着一阵汽车的马达发动声,几辆汽车都开出了成为一堆瓦砾的医院,唯有她上的这一辆没有司机,仍旧停在院中。“司机!司机呢?”老院长焦急地喊着。“在这儿——”随着答应声,一个人踉踉跄跄地从黑暗中奔向汽车。“快,把伤员送走!”老院长大声叮嘱了一声,又忙别的事去了。那人费力地打开车门,钻进驾驶室,发动了马达,将车缓缓驶出了大门。“喂,你开得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到?”速度快了,可车开得很不稳,

6、摇摇晃晃,车里的伤病员们直哼哼。“喂,这车子是怎么开的?稳一点!”她又气得探出了脑袋,冲着驾驶室大声喊。本文的伏笔和照应有哪些?这辆车在摇晃颠簸之中,总算开到了二一八医院。她和二一八医院的医护人员把病伤员抬下汽车,转身来到驾驶室,冲着里面喊:“喂,你这车怎么开的?”没人答应。她拉开车门,不觉呆住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趴在方向盘上,头上,身上,手上全是血!“同志,你——"她大喊一声,将年轻小伙子从驾驶室里抱下来,当医护人员赶来抢救时,已经晚了,小伙子已经停止了呼吸,她失声痛哭起来……可话音还没落,汽车猛一晃,她的脑袋重重撞在了车窗框子上。痛

7、得她“哎哟”一声。“真倒霉,怎么碰上这么一个开车的,等下了车再和他算帐!”她气恼地想。文章数度设置伏笔:司机的迟到、走路的踉跄、上车的费力、行驶的缓慢……仔细琢磨,均可作为司机牺牲的伏笔,这些伏笔当时如重峦叠障,至司机牺牲时才使读者豁然明白,其含而不露、蓄而不发的伏笔隐蔽性,令人称奇,照应部分放在文章的最后,使伏笔照应法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其应有的效果。运用伏笔照应手法,能使文中某个人物或某一事件的出现有头有尾,自然真切;能使文章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文气灵动而不呆滞,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合理展开;能不时唤起读者的联想和回味,使事情的

8、来龙去脉逐步给读者一个完整深刻印象。4、一波三折P170《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情节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典型例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