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流行病的防御和控制

布鲁菌病流行病的防御和控制

ID:20968433

大小:6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布鲁菌病流行病的防御和控制_第1页
布鲁菌病流行病的防御和控制_第2页
布鲁菌病流行病的防御和控制_第3页
布鲁菌病流行病的防御和控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布鲁菌病流行病的防御和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布鲁菌病流行病的防御和控制刘莉莎1王慧军2(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疾病控制中心150088;2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1005)【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24-02【摘要】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目前的流行现状,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釆集血清215份,运用血清学方法调查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在215人中,判定阳性血清5份,感染率为2.32%。学生感染率为0.58%,人感染率为9.52%。结论布鲁氏菌病疫情回升,防治工作不能懈怠。【关键词】布兽菌病流行病防御控制布兽菌病

2、(brucellosis)乂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一、流行病学木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丙北等地区。(一)传染源目前己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兽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问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患者也

3、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二)传播途径①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吋发生。④其他。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但重要性不大。(三)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

4、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病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四)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地,但疫区流行强度与布鲁菌菌种、型及气候,以及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牧畜、牧场管理情况有关。二、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一)流行病学资料是否有流行地区居留史与病畜接触史,进食未严格消毒的乳制品及未煮熟的畜肉史。(二)临床表

5、现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查体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如有睾丸肿大疼痛,神经痛,则基本可确诊。三、治疗菌茁疗法适用于慢性期患者,治疗机理是使敏感性增高的机体脱敏,减轻变态反应的发生。方法有静脉、肌肉、皮下及皮内注射,视患者身体情况,接受程度而定。每次注射剂量依次为40万、60万、80万、200万、350万、1050万、2550万、6050万菌体,每天、隔日或间隔3〜5日注射1次。以7〜10次冇效注射量为1疗程。菌茁疗法可引起剧烈全身反应,如发冷、发热、原有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休克、呼吸闲难。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有心血管疾病、肺结核者以

6、及孕妇忌用。菌苗疗法也宜与抗菌药物同吋应用。四、预防(一)管理传染源对牧场、乳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卫生检查。检出的病畜,及吋隔离治疗,必要时予以宰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须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苏制品必须煮沸消毒。皮毛消毒后还应放置3个月以上,方准其运出疫区。病、健畜分群分区放牧,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3个月自然浄化后才能供健康畜使用。(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食病畜肉及乳品。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对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进行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三)保护易感人群及健康家畜除

7、注意防护外,重要措施是进行菌苗免疫。对接触羊、牛、猪、犬等牲畜的饲养员、挤奶员、兽医、屠宰人员、皮毛加工员及炊事员等,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参考文献[1】郭秀兰.布鲁氏菌DNA的提取及G+Cmol%测定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7,2(增刊):9.[2】王晓英.细菌DNAG+Cmol%在布鲁氏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2,7(2):95.[3】吴从雅.布鲁氏菌DNA同源性研宄报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9,10(特刊6):60.[4】郭秀兰.应用细菌DNAMJ源性鉴定布氏菌.中国畜禽传染病,1990,5:9.[5】李元凯.常

8、规鉴定方法表现异常的布鲁氏菌非典型株的鉴定研究.中国八十年代布鲁氏菌病防治研宄进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