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

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

ID:20941471

大小: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8

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  _第1页
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  _第2页
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  _第3页
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  _第4页
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  _第5页
资源描述:

《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前言本文之写作,旨在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即是荀子哲学与权威主义之关系,究竟是如何?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引起笔者的注意呢?实肇因于当笔者阅读现代学者有关荀子之著作时,有些学者往往将荀子哲学判定为“失落了价值根源”,进而称荀子为“权威主义”,或判荀子为“儒学中之失败者”[1]这个论断引起笔者内心之不安,故希望对这个问题作一番厘清的工作,历时五年,草此小文,以为抛砖引玉,就正于大方之家,冀藉众人之智慧使荀子哲学的真义能更加彰显,以获得如实的臧否。什么是权威主义呢?按字面上来说,既然在权威二字后面加上主义,那么推测这个名词应该是由西方人译介过来的哲学

2、名词和观念,因此首先就西洋哲学中所谓的权威主义一词加以探讨。一、权威主义的定义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ism)此字字源应该是Authority,而这个Authority则是由拉丁文Auctor演化而来,意即:作品的创作或创始者,其衍生义是创造者具有启迪别人的能力,他的看法与意见而受其领导。因此他的看法和意见变成了权威[2]。以上应是权威的原始定义,而权威又可分化为个人权威与法定权威,二者之间有其分界。二、个人权威和法定权威所谓个人权威就是:“促使我人同意接受其指示的自然人(physicalperson)及法人(moralperson),广义言

3、之,甚至可包括风俗习惯之特征总和,就是权威……,由于某人所专长(经验、知识、能力、性格)而接受他的指示时,称为个人权威(Personalauthority),这样的权威只提供一种意见,我人并无接受义务。”法定权威则是:“……如果权威来自与个人专长无关的法定地位,那就是法定权威(Publicauthority),这时,在法定的权力范围以内,我人有服从权威人物的确定指示(命令、规律和禁令)的义务。[3]”权威既然包括了个人权威和法定权威,那么劳思光先生指称荀子“实言之,即走入了权威主义”[4]到底指的是个人权威还是法定权威呢?但无论是个人权威或法定权威皆有其

4、必须性,是不可或缺的。在道德、知识、艺术、宗教等各方面,我们都需要具有真正创造力的人,藉着他的灵感、才能和努力,使他的意见、行为能够成为具体的范例,且赋予行为的正确性,并使其成功,或至少具有成效,这些人也常常被人们心甘情愿的接受其领导,而一起求进步,迈向成功。同样的说,任何一个社会和国家也是需要一些具有创造权威的人物来领导组织推动各项建设,并且维护一定的秩序和安全。然而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常常是不可多得,为了使常人能够经常保有这个智慧的成果(无论道德、知识、宗教、艺术、政治)都必须设下典范,使能遵从学习[5],对儒者而言道德形式的权威,就是“圣人”,国家

5、形式的权威就是“君王”。圣人是属于个人权威的范畴,国家形式的权威─“君王”,则属于法定权威的范畴。因为人们对权威的需求,权威就有了客观化、举体化的要求,以便于传达经验,尤其是具有创造性特质的人物消失时,但群体仍欲保有此经验和结晶以维护权威及其效益,并希望使追随者能因之而继续获致成功,则具体化和客观化的要求特别强烈,甚至导致了“制度化”[6]。国家形式制度化的权威是为“君王”,而儒家集团的权威,却从来也没有制度化过,成为历史上的悬案,在此不赘言。接下来看个人权威和法定权威的差异性是:1.法定权威是具有法定为其限制(PublicAuthority)而个人权威

6、则不一定具有法定的限制。2.个人权威只提供一种意见,无强制性,但法定权威则具有强制性。个人权威和法定权威虽然有其差异性,但对社会、国家而言,是不可或缺已如上述。劳思光先生却说荀子:“……故立说终归失败,而被迫归于权威主义。”[7]所以荀子成了“儒学中的失败者。”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劳思光先生所谓:“……被迫归于权威主义”,到底是如何论证的。劳思光先生说:“依价值哲学之设准观之,价值根源之归宿不外以下数种:‘第一:归于心,即归于主体性。如儒家及德国观念论。第二:归于天,可分两类:1.非人格化之“天”。如道家所言之“自然”。2.人格化之“天”。如墨家所言之“天

7、志”,或其他权威主义之外的主宰。第三:归于形躯,即归于“利”。如墨家之部分思想,及其他功利论者所支持[8]。’”接着劳先生说荀子所论价值之根源,既不归于“心”,又不归于非人格化之“天”,则所余出路,在理论上只有二种可能。一是归于形躯,以“利”为价值之本义,另一则是归于一权威,荀子既极言好利为恶[9]。劳先生就说荀子:“只有将价值根源归于某一权威主宰。实言之,即走入权威主义。此一倾向见于荀子对‘君’及‘礼’之理论。”[10]。考察劳思光先生之意,似乎指荀子将价值根源归于“君”及“礼”此一权威主宰,故判断荀子走入权威主义,而未论及荀子哲学中个人权威与法定权威

8、之关系。依笔者之浅见,荀子之价值根源并非归于权威主义而是归诸于心,也就是荀子哲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