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40735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8
《网络学习个人研修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学习个人研修计划 网络信息研修个人计划 第二篇:个人校本研修学习计划142300字 个人校本研修学习计划网络学习个人研修计划 网络信息研修个人计划 第二篇:个人校本研修学习计划142300字 个人校本研修学习计划网络学习个人研修计划 网络信息研修个人计划 第二篇:个人校本研修学习计划142300字 个人校本研修学习计划网络学习个人研修计划 网络信息研修个人计划 第二篇:个人校本研修学习计划142300字 个人校本研修学习计划本学期我将认真进行校本研修工作,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融入
2、到我校“11256”课堂模式教学中,并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教育理念,领悟新的教学理论。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我校新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新理念、新动态和适合本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专长,努力推动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个人研修目标与要求: 1、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使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 2、通过学习校本课程,使自己成为一名精通教学业务,了解学生个性,能够实施人文关
3、怀和科学教育的勤学习善思考的新型教师。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努力争做反思型、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 4、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洁廉正的教师。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备课,能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料,能应用软件制作课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学习内容: (一)个人读书 1.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己选定。 2.必须提交一篇个人阅读的读后感,并在个人播客中发表。 二)、听评课 1
4、.听评课的对象以本校教师为主,本学期至少听15节课。 2.每次听课后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本。 (三)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个人研究教材教法的成果,包含个人在岗研修期间所上公开课的教案。 2.量的要求:精选2篇。 (四)小组集中研修 1、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并结合本组的具体实际开展教学研究。 3、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及时研究解决。不断积累课改工作经验。 4、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学
5、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 6、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个人博客 1.个人博客是开展网络研修的主要平台,我们应继续做好个人博客。 2.充分利用好网络在线研讨,管理好个人博客。 3.量的要求:上传原创文章每月1篇以上,发表评论每月5条以上。 (六)研究论文 论文主题:针对个人在岗研修的情况及收获或问题、困惑,谈自己的体会、思考。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参加参与“片区教研活动”与“小组
6、磨课”活动,将培训,教研、磨课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动,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课前和课后的反思。 3每周做一次教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随笔,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一份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上一节公开教学研讨课。 4、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 5、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
7、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6、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面对着生机无限的校园,心中又充满了无限的期 待和斗志。校本研修是新课改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十分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实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 2、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
8、教学工作中。 3、建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工作目标 1、建立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2、认真进行备课、上课及课后教学反思,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