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36389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8
《李启秀浅谈师生关系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淡师生关系转变姓名:李启秀单位:海晏县民族寄宿制小学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完美的,至高无上的,无人可替代的。学生对老师也是恭恭敬敬的,一切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讲授”与“接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密的交流,彼此的心灵是封闭的,感情是隔阂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师生间彼此接纳,彼此沟通,互相激励,共同提高,教师对待学生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学生喜欢教师,乐于向教师诉说生活或学习上的喜和忧,乐于与
2、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巨大的教育力量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呢?一、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对话”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老师偶尔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个别音读错了,个别机灵的孩子发现了,立刻指了出来,这种情况相信不少老师都曾经遇过。身为老师的我们应不用掩饰,直接虚心接受孩子们的教育。另外,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
3、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例如:我班有一位复读生叫牛维忠,成绩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班上的同学有偏见,不愿与他玩耍。为此,我常关注他,鼓励他不用担心发言会出丑,并告诉他,发言一定要响亮清晰,老师才了解你的缺点,才会针对这点来纠正你。同时,总是先让大胆的孩子上去示范,从而带动他,结果效果很好。现在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完成作业,各方面都有进步。我让大家记住:“别怕出丑、相信自己!”由于有同学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的学生表现得很好,满足了学生情感的需要,让他们成功地展现自己,同时也带来了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由此,我更
4、加感受到真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二.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在工作中,用看、聊、访的方法去了解学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多与孩子们交流,利用晚自习多与住宿学生拉家常,诉说心里话。对同校生早上说:“今天你真漂亮。”这些都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我在上课中,用一些幽默的话或动作去讲解难理解的词句。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经过我用心辅导的白元景同学,原来只考三十几分,在期中考试中,考得了86分的好成绩。现在
5、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向教师倾诉。当学生开始做作业时,老师也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说悄悄话,鼓励他们,如:“你看某某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这次写的字好多了!”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书写能力。所以我们教师是父母的形象,是朋友知己的形象,在工作中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对待学生。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
6、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师生关系转变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完美的,至高无上的,无人可替代。学生对老师也是一恭恭敬敬的,一切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密的交流,彼此的心灵是封闭的,感情是隔阂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师生间彼此接纳,彼此沟通,互相激励,共同提高,教师对待学生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
7、效的点拨……学生喜欢教师,乐于向教师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和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巨大的教育力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同时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会事半功倍。那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师生之间应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让老师少走弯路,让学生健康发展。下面就师生间如何“沟通”,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做
8、法。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从心底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报有期望,自然会从一举一动中流露出来,对一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自然会“抱之以李”,这种互动规律已被教育理论与实践所证实,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前说过,“我爱儿童,儿童爱我”,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