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

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

ID:20908449

大小:63.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7

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_第1页
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_第2页
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_第3页
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_第4页
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论文摘要]隐性课程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精神的契合,为此,隐性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大学特色文化为内涵;隐性课程的设计途径决定于大学领导者的视野和水平以及大学教师的隐性课程意识。[论文关键词]大学素质教育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与显性课程而言的,属于课程体系,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中提出,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研宄视野。大学生素质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在大学里践行。素质教育的落实关键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

2、隐性课程作为课程建构的独特部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隐性课程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精神契合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大学管理者越来越重视隐性课程,因为它的作用是内隐的、潜移默化的、持久的。研究者对于隐性课程及其作用持有不同的看法。隐性课程是区别于列人教学计划、有一定教学材料、采用一定教学方法的显性课程而言的。杰克逊就是从班级生活的考察中借助解释学的方法,对于学校日常生活体验的潜在教育功能成功地作出了结构性的描述。纵观传统、现代、后现代的课程观,当人们把课程解释为学生从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时,就包含了隐性课程概念所代表的内容

3、。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文化当然具有一种隐性功能,隐性课程首当发挥隐性文化的功能。隐性虽是隐含的,但却是确实存在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非认知心理,靠情感、直觉来体验、体悟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意习得。当然这种无意习得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隐性课程并非是无意的,也需要建构。隐性课程体现为学校的隐性文化,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于校园文化、校园建筑、学校图书馆等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当中。隐性课程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无意注意,通过情感体验和深切的体悟产生作用。所以隐性课程作用于学生是一种体悟、内化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包含反思,通过反思获得智慧。教育从重知识与技能

4、掌握到重智能发展,再到重素质的养成与完善,是对教育本质的逼近。从根本上说,素质不仅仅是指特长,更重要的是指内在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点也不在于发展兴趣特长,而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种近于教育本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而个性的核心是个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探索,是追求负责任的、理智的自主。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这就需要一定的氛“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人是一种丰富的存在,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诉求,素质教育是一种切合人性的具有理想意义的教育观念,并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方法。素质教育要

5、培养一个整全的人,而不是一个畸形的人。杜威的教育观点对素质教育很有启示,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把教育当成一个发展的过程。素质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外烁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只是增加知识的教育,也是素质养成及内化的过程。中国的素质教育,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针对的是应试教育;就高等教育领域而言,针对的是一种狭智教育。之所以称其为狭智教育,是因为它一方面仅将教育偏于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又在知识教育中疏略人文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观的变革、是时代的呼唤,加强大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素质教育不仅指向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及智能发

6、展,也指向精神生活及品性的养成。在这个层面上隐性课程与素质教育有着精神上的内在契合,都注重教育的内化。二、隐性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隐性课程作用是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因为是内隐的,不像显性课程那样有一定的计划、教材及评价模式,故隐性课程以潜在性和非预计性为主要特征。隐性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人认为隐性课程只是一种隐性的说法,旨在说明在学校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也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有意安排的课程活动。但对是否要开发或利用潜在课程有不同的看法

7、。有人认为既然是隐性的、非人为的因素也人为化的话,可能是事与愿违,弊大于利;也有人主张既然实际上产生着影响,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实现教育目的。所以,隐性课程建设需要对其价值进行定位。(一)隐性课程建设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隐性课程与素质教育都需要内化,在精神上存在高度的契合。隐性课程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必要条件。隐性课程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感染学生,通过对美的享受来吸引学生。康德认为美是最高意义的善,蔡元培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隐性课程主要给学生以一种审美的享受,营造一种追求美的氛围。比如当学

8、生走进古朴幽雅的校园,其中的鸟语花香、富有个性的建筑,学子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关爱,便会使宁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