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05023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6.根据材料,确立教学目标(重难点)并说明依据(20分)答题要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确立出…的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课内容特点、学生情况。【文言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学常识(作者生平、思想主张等)、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等)、掌握并辨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了解古代一些常用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解释、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利用文章结构来记背文言文的能
2、力。(2)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背诵利用整体意识来统帅全文,用整体意识结合重点提示来记背文章。利用小组合作来归纳文中的文言文重点字词句,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修改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课文感情真挚,情深理切,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作者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好情操。……【诗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领悟诗歌主题、意境,理解诗歌语言特色、表现手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2)过程与方法: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学习。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指导学生吟诵,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与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怀和理想抱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小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环境分析人物形象;认识……(2)过程与方法:阅读、筛选信息,合作、讨论、探究人物的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展示自己对人物较成熟的认识,养成……习惯。【戏剧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2)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性。【依据】答
4、题要点:(1)从教材分析:略(2)从学生分析: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了长足发展,且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都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本单元刚刚学习了几首诗歌,可以说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分析诗歌的方法;而且学生通过之前的预习和学习,对作者的生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来鉴赏诗歌。就本诗的情感而言,学生可能理解得不到位,可以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人当时的境况,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通过语
5、文学习让学生形成有益于人生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十分必要。(3)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分析:高中学生应“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
6、书,理解语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文言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7.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示例一:(1)导入新课。(2)作者与作品简介。(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听录音朗读)注意注音、断句等。学生集体朗读。提示读音。④疏通字句。要求:根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教师给予提示。(4)整体感知课文。(5)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按段落学习具体内容。(6)知识提升----归纳字词(分析文中的通假字、古
7、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7)课堂小结。(8)布置作业:(略)示例二:(1)导入:激趣。(2)课堂教学设计:①朗读----分层朗读,读出气势。初读→精读②交流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③仿写练习----动手动脑,强化体验。④感悟实践----启发思索,深入探究。导入语·结束语·板书【课堂导入方法】(1)提问析题法;(2)悬念导入法;(3)故事、实例导入法;(4)游戏、活动导入法;(5)以旧引新法;(6)视听导入法。【课堂导入的作用】(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3)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4)揭示课题,体
8、现教学意图。(5)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结束语的设计原则】(1)关联性。结束语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结束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