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要讲策略

教育也要讲策略

ID:20897015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教育也要讲策略_第1页
教育也要讲策略_第2页
教育也要讲策略_第3页
教育也要讲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也要讲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也要讲策略教育也要讲策略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在数学考试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那个漏掉的小数点,接着去找陶先生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看出了问题,但没说什么,他满足了这个女孩的愿望,不过他给那个小数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那个女生明白老师的意思,惭愧不已。女生本来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找老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却没有给她难堪,这使她受到强烈的震撼。陶先生用行动——暗含批评和激励——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心。这位女孩长大成材后,仍对这件事难以忘怀,说:”那件事情

2、之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才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这个故事蕴涵着一种教育的方法,即老子主张的“不言而教”。  “不言而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无痕教育”或“不教而教”。“不言”和“教”统一在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之中,就是让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得到教益。孩子在这种教育中不觉得压抑,能充满信心地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教育家布贝尔对此作过很好的解释:“不愿听任自己被别人教育,更确切地说,他们不喜欢别人想要教育他们的意图。”所以,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做到无痕,使孩子愿意接受,就要迂回

3、,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换种做法。试想,陶先生如果当场指出那个女孩的作弊行为,其结果必然造成女孩的难堪和怨恨,谈不上促进孩子自我反省的良好教育效果了。  对于在家中有“话语权”、为孩子操劳费心的家长们,应该怎样更多地通过“不言”来增强教育的效果呢?  1.少唠叨,多点余味渗透。“苦口婆心”的父母们总是抱怨“嘴皮都要磨破了”孩子也“听不进话去”。但“唠叨”恰恰是孩子们最恼火的一件事。听听孩子怎么说:“昨天因为我试卷上错了一个小数点,我妈妈唠叨了一晚上,听得我头都大了!”“我爸爸为我差1分满分的卷子,几乎说了一整天呢!最后我

4、假装昏过去。”“总说别的孩子怎么样,你怎么就不知道上进……我腻烦透了,恨不得大叫一声闭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往往管的问题很多,纠正孩子的坐姿,提醒他们喝水,催促他们做作业,孩子的大事小事,家长无一不百分之二百地关心,很多家长并非不懂得说话,而是不懂得如何停止,抓住孩子的某一点过错,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善良的“苦口婆心”实际上成了一种打扰,让孩子难以忍受。高明的沟通是把问题点明点透,并在适当的时机结束谈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说过“让语言自己说话,我紧随其后”。敦促孩子思考比直截了当的公布答案更有教育效果

5、。给孩子思考的余地,会使孩子的探索行为可能变得豁然开朗,或者变得有方向性,这样的探索行为更有挑战性。  2.少指点孩子,多做点儿自我检查。许多成人指点孩子的时候,总想不起自己。对孩子说得头头是道,要求孩子信服并践行,可自己却做不到。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并不喜欢那种“赤裸裸”的大道理。当我们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们一定要怎么做、不能那样做的时候,孩子们或许根本没仔细听。但是当我们做事的时候,孩子们却睁着大大的眼睛在一旁看着呢。因此,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说教教育了孩子,而是我们的行动在暗示孩子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经常

6、审视一下自己:孩子能从我们的行动中学到什么?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坚决做到。这种影响和暗示就是淡化教育痕迹的教育。  3.少点包办,多点留白空间。在孩子踉踉跄跄学步的时候,大人常常把孩子先扶稳当,然后离开孩子一小段距离,并在孩子的前面张开两手做出拥抱的姿势,等待孩子扭扭歪歪地走过来,这一“小段距离”就是给孩子预留的发展空间。这个道理简单明了,但是仍有很多家长不惜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父母肩负着促使孩子社会化的责任,如果总是替孩子看,替孩子说,替孩子想,那么替得越多,孩子的社会化程度越低。琢磨就是探索,就是发展。你教

7、给他怎么玩,那他还琢磨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4.少点“俯视”,多点平等交流。从发展的角度看,家长并一定什么都比孩子强。现在的孩子起点高,思路往往比较简洁,其单纯的思想往往对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大人们的思路很多时候是被经验所羁绊,尽管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非常简单,但是想得太复杂了反而成了难题。教育孩子时自以为是,表明我们用自己的优势来面对孩子的劣势,这不仅仅是不公平,而应该说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歧视”现象。我们做家长的也有很多的缺点,只不过是被千方百计地藏起来或保护住了而已,我们有什

8、么理由不蹲下身子来跟孩子平等相处,平等地沟通呢?  “不言而教”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孩子的充分了解,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志趣、爱好、优点、缺点、脾气、性格、品格等,才可能恰如其分地做到什么时候该“言”,什么时候“不言”。教育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育人活动,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变换教育的策略。中华家庭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