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86805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简论实践与认识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年级:大一专业:应法姓名:刘彩虹学号:2011111298人类从迷信的幻想到付诸实践,经历了千年之遥。人们在认识中将现象的本质运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活动之中。这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这些认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良,又指导于实践。正是由于认识与实践的交替式盘旋。社会才一步步地从低往高处上升的发展。这种前进式的作用,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切的进步,都是在正确与错误认识的辩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前进发展。马克思的认识论论不仅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当中,把辩证法运
2、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在认识与实践的异质性对象性关系中,一方面肯定认识对象的非观念性、自在性品格,即感觉的本体论功能;另一方面,又明确了认识主体与对象的对象性关系,即感觉的认识论功能,实现了实践对认识的超越,不仅为人类解放提供了精神武器并指出了真实的物质力量。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同时,认识对实践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反之,错误的意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最后,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
4、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
5、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再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
6、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但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特点,是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经总结而形成的。在《毛泽东选集》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始,坚持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就象一根红线,贯穿于毛泽东同志的每篇文章之中,贯穿于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发生、壮大、成熟的全过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7、,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就是毛泽东同志坚持从实际出发,经过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