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生命力策略初探

激活课堂生命力策略初探

ID:20873965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7

激活课堂生命力策略初探_第1页
激活课堂生命力策略初探_第2页
激活课堂生命力策略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激活课堂生命力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激活历史课堂生命力的策略初探吕学琴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生命力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源泉。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呈现沉闷的、乏味的知识授受状态。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是指向学生发展的,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还学于生”,使得课堂回归学生本体。所以,要想焕发课堂生命力,还得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着手。教师究竟采取哪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最终

2、促使学生发展?这是每一个执教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实践中摸索、思考,可供参考的有以下策略。一、巧设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有经验的教师都说好的课堂从“头”开始。历史课堂上可以根据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利用设悬念的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如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时,这样导入:新中国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于1969年11月12日逝世,十年之后的1980年5月17日才为他开追悼会,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那是怎样的一个“十年”啊?学生偏着头想了想就自觉地看书、交流来解开这个迷团。在课堂过度时也同样可以

3、设悬念。如讲到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时,先介绍一下江青与毛泽东的关系,然后说:有时最安全的地方是最危险的,你想,毛主席在最令他有安全感的人面前遇到什么危险了?从而诱导学生主动去了解、感受江青一伙的野心和罪恶行径。二、巧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投入感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除遗址遗迹遗物可资证明,大量的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

4、文献中。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困惑。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记录片更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个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在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并同时播放资

5、料“伟人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感受这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来之不易。上《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十一界三中全会的历史资料片,使学生就象是一个与会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从而更想通过看书理解这次会议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能吸引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地学习,效果勿用置疑。三、巧设学生注意的兴奋点焕发学生学习热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注意的保持有一个时间限度,大约是15-30分钟,如果超出这一限度,注意的质量就会逐渐下降,学习效果就会随之下降。面对枯燥无味的

6、历史教材,如果没有“兴奋剂”的添加,要学生保持整节课的热情,恐怕不行。为此,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时不妨有机地将课堂分成两大版块,中间给学生一个放松或缓冲的机会。也就是说,待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开始“走神”的时候干脆安排他们“休息”,随后又可以掀起一个学习的高潮。这样,学生注意的兴奋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不是整节课都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吗?我在上《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做过这样的尝试:以遵义会议的召开为界限,让学生“参加”会议后“休会三分种”,再“整装待发开始新的长征”。等学生放松一会后,他们又可以很兴奋的投入到下半节课的学习中去了。那节课,我

7、第一次感到学生课堂参与率出乎预料的高。四、巧设疑问开启学生心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是学生由表及里思维探索的过程,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一句话,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这里说的质疑,包括教师质疑和学生质疑两种。先说教师要精心设问来激发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设问,会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明白许多道理,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界。如在上《戊戌变

8、法》时问:如果你是谭嗣同,面对“戊戌政变”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往国外,还是留下来和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小组间很快展开了辩论。学生很自然地站在这三个人物的心理角度去结合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