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赋税制度

古代赋税制度

ID:20857369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古代赋税制度_第1页
古代赋税制度_第2页
古代赋税制度_第3页
古代赋税制度_第4页
古代赋税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赋税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赋税制度专题九 古代赋税制度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他苛捐杂税。贡:是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主;赋:原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税:由“禾”“兑”两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即送达,其本意是社会成员向国家送交农产品。  1、赋税制度的变化(沿革)  夏商周(奴隶

2、社会):实行贡赋制度,这是赋税制的雏形。当时还没有土地税或地租  (1)春秋初税亩  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古代赋税制度专题九 古代赋税制度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他苛捐杂税。贡:是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主;赋:原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税:由“禾”“兑”两

3、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即送达,其本意是社会成员向国家送交农产品。  1、赋税制度的变化(沿革)  夏商周(奴隶社会):实行贡赋制度,这是赋税制的雏形。当时还没有土地税或地租  (1)春秋初税亩  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  特征: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2)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

4、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  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秦朝由于赋税繁重,导致短命而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特征: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交纳粮食。从景帝二年(公元155年)起,汉代田租基本是三十税一。赋以丁计,包括

5、算赋、口赋。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赋交钱币(在历史上,租、赋、税的概念又往往相互混用)。  影响:这一赋税制度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其二,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其三,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3)北魏的租调徭役制。  孝文帝改革实行与均田制配

6、套的租调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户税)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特征:调指户税(财产税),以农户为单位,它是与均田制相适应的。  (4)隋唐租庸调制  从西晋至唐中叶,商品货币关系虽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各封建政权仍然使用租调这种赋税征收方式,有所变化的是隋唐在租调制的基础上开始征收“庸”,故又称“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加以完善。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

7、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特征:“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用:①保证农时,减轻负担,开垦荒地;②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租庸调制实行的社会经济意义:①以庸代役,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租庸调制允许劳动者交纳实物代替劳役,即以庸代役,一方面使劳动时间增加,同时,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

8、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剥削量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唐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时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主要是兴革封建财政、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  租庸调制的局限性:租庸调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自然受到封建国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限制。从阶级局限看,封建国家兴革赋税制度,适当减轻人民负担,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和加强对劳动者的更多榨取。因而,轻徭薄赋是有限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