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ID:19525610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3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_第1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_第2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_第3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_第4页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1.初税亩:①公元前594年;②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2.编户制度:①西汉的编户齐民A.何谓“编户齐民”?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B.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②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A.田租:十五税一;B.人头税:算赋:120钱;口赋:20钱;C.徭役:每年一个月,不去交更赋代役;D.兵役:一生服役2年。③评价: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

2、奢侈腐化。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制度。3.租庸调制:①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A.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B.隋朝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②唐朝的租庸调制A.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B.唐朝租庸调制规定: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

3、庸不再有年龄限制。③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A.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4.两税法:①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A.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B.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减少。②实行两税法的目的和两税法的内容A.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B.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③两税法的作用和意义A.

4、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C.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5.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6.一条鞭法:①时间:1581年;②人物: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③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

5、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④内容: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⑤意义:A.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B.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C.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7.地丁银制度:①内容:A.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

6、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②意义:A.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B.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二、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内容①以人口为依据的人头税和以人丁为依据的丁税。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田租)。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2、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⑴征税标准:人丁→田亩[两税法]⑵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一条鞭法]⑶征税时间:不定时→基本定时[两税法]⑷税种:繁多→少[一条鞭法]⑸必须服役→代役[庸]⑹随着商品

7、经济发展,征收商品三、对历代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虽然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多次被战乱和社会动荡所打断,但发展是主要的。究其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①新的社会制度或是经济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局面的实现;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④民族融合的加强;⑤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⑥重用人才;⑦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上述因素中,对于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多种因素起着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如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①封建制度的确立,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提高了农民生

8、产积极性。②铁农县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③在诸侯兼并战争形势下,各国统治者为了壮大国力,纷纷实行改革,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为发展生产提供了政策保障。④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