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得失新析.pdf

商鞅变法得失新析.pdf

ID:20846504

大小:297.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商鞅变法得失新析.pdf_第1页
商鞅变法得失新析.pdf_第2页
商鞅变法得失新析.pdf_第3页
商鞅变法得失新析.pdf_第4页
商鞅变法得失新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鞅变法得失新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20卷第2期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JournalofNanto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囊瓣商鞅变法得失新析彭安玉(江苏省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4)摘要: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封建化改革活动。这次变法既有值得后来改革者认真总结和借鉴的一系列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不少极为沉重的历史教训。关键词:商鞅;变法;经验;教训中图分类号:l【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8—2190(2Oo4)—O2-oO07—O5始于公元

2、前356年,终于公元前338年的商鞅变法,是第一,商鞅以其改革的彻底性,顺应了封建化的时代潮流。战国时期如雨后春笋般次第发生于各国的一系列变法中的春秋战国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转型期,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也最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活动。对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社会这场深刻改变秦国乃至日后中国历史走向的改革,历来争议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开辟道路,已成为不可遏逆颇多。肯定者认为,商鞅变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战国末年的历史大潮。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先进代表人物,商鞅虽然李斯在著名的<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不能从理论

3、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但在直观上他是懂得这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种趋势的。所以,他坚决主张“反古”、“不法其故”,反对“不易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汉代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也对商民而教”、“安于故习”和“不变法而治”,强调“三代不同礼而鞅变法予以肯定,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后世许多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②,在改改革者还从商鞅变法中吸取经验与力量,竭力推崇商鞅,如革上采取了一往无前的姿态。他审时度势,精心设计改革方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咏商鞅诗》中就热情讴歌说:“自古案,全力推进变法大业,在客观上

4、顺应了社会要求封建化的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时代需要,因而对历史的进程起了加速的作用。时势造英雄,必行。”否定者则认为,商鞅变法,迷信暴力,百姓战栗,民怨商鞅正是站在改革浪尖上的弄潮儿,这是其变法得以成功的沸腾,虽身死车裂,灭族无姓,而秦人不怜。王安石同时代人根本性因素。苏轼甚至认为,秦本来就是强国,孝公亦属一代明君,不待商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当时东方各主要国家如东齐、南鞅而自致富强。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均有片楚、北燕以及三晋中的韩、赵、魏,都先后起而变法,用一种先面性。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论分析商鞅变法,应当进的剥削

5、制度取代相对腐朽的剥削制度,有些国家的变法还说商鞅变法既有很值得后来改革者认真总结和借鉴的成功取得过相当的成就。但是,这些国家的改革并未根本扭转衰经验,同时又有极为深刻而沉重的历史教训。客观、公正地对颓的国势,最终为西秦所歼灭,一个极其关键的原因在于改商鞅变法的得与失作出评价,不仅是历史研究之必需,而且革的不彻底性。在东方六国的封建化改革中,有些国家的改尤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革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配套性和预见性;有些国家的改革则是孤军深入式的单兵直人,最典型者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由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领域的改革未商鞅变法,从孝公六年至孝公二十四年,前

6、后长达I8年及展开,军事改革的成效未免大打折扣;有些国家的改革甚之久,其间两次掀起高潮。变法深刻地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至是不得要领,燕王哙改革即然。燕王哙即位于公元前320济和社会面貌,使西秦由一个落后的、被东方各国所鄙视的年,此时变法之风早已吹遍中原列国。继魏文侯、吴起变法之戎狄之国,一跃而为七雄之首,不仅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孝公用商鞅、韩昭侯用申不害、齐威王用邹忌、魏惠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整个中国封建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用惠施,相继在秦、韩、齐、魏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风生水起之的影响。商鞅变法的成功,决非偶然现象,诚如<苟子·强国》际,燕王哙为慕变法虚名,

7、竞仿效尧舜“禅让”故事,让国大阴所云:秦“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商鞅变法,其成功的必然谋家子之,结果子之专权,肆无忌惮,燕国大乱,招致齐国进性主要体现在下述诸方面。攻,终于国破而身亡,酿成改革史上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悲剧。作者简介:彭安玉(1962-),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新世纪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行政制度史与行政改革史。NTGXYXB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誊

8、究i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与东方各国变法不同的是.商鞅变法广泛涉及到从生产中.改革者个人处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