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

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

ID:15118533

大小:39.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8-01

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_第1页
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_第2页
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_第3页
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_第4页
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关于商鞅变法激励措施的研究关于商鞅变法中激励措施的理论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对农业的激励政策,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既有战略高度的认识,又有非常务实的政策措施,并由此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战略目标。其中商鞅农业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前人思想,使之更为制度化和政策化,实现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进取精神。关键词:战国商鞅变法激励措施、战国时期(前475—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商鞅变法的措施关于商鞅变法激励措施的研究关于商鞅变法中激励措施的理论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对

2、农业的激励政策,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既有战略高度的认识,又有非常务实的政策措施,并由此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战略目标。其中商鞅农业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前人思想,使之更为制度化和政策化,实现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进取精神。关键词:战国商鞅变法激励措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是我国社会历史的一大变革时期。继春秋之后,它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变;变诸侯割据称雄为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不得不提的就是最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商鞅(前390

3、一前338)因其后来的封地而得名,又名卫鞅、公孙鞅,是先秦法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李悝的法制思想,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以法治为依托,通过运用各种激励杠杆,强化农战的改革。一、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诸侯国争相称霸,要完成统一除了正确的政治决策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外,还必须有足以战胜其他六国的经济力量作保证。这就要求统治者打破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切因素,从政治上,从经济上进行改革。经济上,进入战国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4、。这必然会带来剩余产品的增加。并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快速发展,青铜器、冶铁、丝织业等技术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商业繁荣,金属货币大量涌现,出现了几万户的“大城市”。这一切都要求各国打破原有制度的束缚,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政治上,春秋以来大国争霸的局面还未结束,统一未实现,客观上要求动员国内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其政治目标服务。为此各国统治者在进行政治军事改革的同时对财政经济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并且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战

5、国初期的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均比六国晚了很久,以致“六国卑秦,不与之盟”。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外受强邻的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但此时的秦国已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加强了对社会变革的迫切要求。二、商鞅变法直接鼓励农耕的激励措施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表现形式。到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土地模式,已然失去了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激励作用,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商鞅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一系列直接以废除土地国有,承认私

6、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为目的的激励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将土地收归国有,按户计口分给受田农民和赏给军功地主。“制土分民”的“授田制”:把土地分给受田农民,监督农民从事生产。土地买卖自由:“信兼并之法,遂进取之业。”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土地,发挥地力;也有利于推动竞争,促使富者多置产业,致力于扩大生产的规模,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国家财政收入亦随之增加。鼓励垦荒:“任民所耕,不计多少,而随其所占之田制赋”入粟赐爵。商鞅的这些变革,不仅实现了战国时期秦国新旧土地制度的转化,也是对李悝“尽地力之教”的深入发展,进一步解决了

7、如何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问题,改变了井田制无法“尽地力”的现实。同时,确认土地私有制使国家经济、政治建立在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并发挥了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相比“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等改革,商鞅既改变了旧的经济基础,又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与措施。三、商鞅变法通过税赋和价格间接强化农耕的激励措施春秋以前的统治者中,大多只关注税赋对保证国家机器运作的作用,对税赋调节事务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杠杆作用是认识不足的。然而从春秋战闻开始,特别是战国的政治家,不仅明确认识到税赋和价格杠杆对影响事物发展的

8、作用,而且在政策措施上把它自觉地运用到对农业发展的激励中来,其中商鞅在这方面做法尤为突出,并富有成效。轻税免役:努力从事耕田纺织“本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其本身的徭役赋敛;对农户按每亩实际产量收实物税。鼓励垦荒:“任民所耕,不计多少,而随其所占之田制赋”军赋从人不从地重关市之赋。“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