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ID:20833995

大小:93.8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6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1页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2页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3页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4页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中国省级动态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抑制还是促进?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刘玉荣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摘要: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不同功能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发现:制造业部门中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消费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公共性服务业投入率的变化比较平稳。以此为基础,进-步利用2004-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屮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先抑制再促进的影响效应,分工程度的临界阈值为0

2、.5左右;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看,伴随着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促进效应会超过抑制效应,但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表现为抑制效应大于促进效应。关键词:产品内国际分工;牛.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率;加工贸易;作者简介:刘玉荣,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南京210023)。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转变和机制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5BJY023)引言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以产品内国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国际分工方式,一种产品生产的某个环节或特定阶段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

3、行,形成了“全球化的生产过程”(Antrasetal.,2012)。加工贸易是许多国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重要实现形式(Carbaugh,1998),中国长期以来正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根据Wind资讯数据,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1321.33亿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12471.61亿美元,加工贸易总量的不断增长表明了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口益彰显。2007年之后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GVC)步入深度调

4、整期,中国一般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加工贸易比重却不断下降。2008年一般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53.79%,加工贸易占比为45.93%,一般贸易占比超过加工贸易占比,并呈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而加工贸易占比不断下降。2005年至2015年,屮国加工贸易占比从53.65%下降到36.15%,大致每年平均下降近1个百分点。中国以加工贸易模式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初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经济程度越发达、参与全球分工程度越高的沿海城市或地区,服务业比重却比较低。这一悖论后来被诸多学者加以研宄,他们普遍认为造成这种格局最重要的原因是

5、由中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竞争格局决定的。由于发展屮国家从事国际代工很容易被发达国家“俘获”,并长期锁定在GVC的低端难以摆脱,从而难以向产业高端升级,(Humphrey&Schmitz,2002;Schmitz,2004;Gereffi,2009)。江静和刘志彪(2010)认为,世界工厂的定位使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从而发展滞后。刘志彪(2011)认为在全球价值链基础上进行国际代工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抑制丫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对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造成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比重偏低的原因,除了收入的

6、影响外,与其深度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特性有关。曹慧平和于津平(2011)认为中国依赖加工贸易的模式对国内牛.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加工组装的环节使得国内的既有要素资源不断转移至制造业部门,这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刘书瀚等(2011)指出以低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嵌入GVC、不断引进外资、进口高端产品以及出口低端产品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征,这种模式使得中国一直以来被压制在加工制造环节,再加上大量进口机器设备、外资在服务领域的垄断,这些都抑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导致了国内生产性服务

7、业的不断蒌缩。肖文和樊文静(2011)、段国蕊和方慧(2012)都认为中国高度依赖加工贸易的模式,割裂和阻断丫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需求,只带来了制造业的发展繁荣,对服务业的发展并未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谭洪波和郑江淮(2012)认为中国生产者服务业TFP增长率对整个服务业TFP增长率贡献偏低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牛.产性服务业并没有真正完全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LOetal.,2009),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排挤。然而,参与产品国际分工对屮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只有抑制作用吗?近些年来,中国加工贸易比

8、重的不断下降又说明什么?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价值链的动态调整,是否还存在另一种促进作用机制可以带动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两种不同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二者之间是否会呈现一种非线性关系?木文以此为切入点,对现有关于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割裂”和“阻断”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的观点进行重新认识与审视,试图探寻参与GVC对屮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真实影响,从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