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图文转换-漫画

(好)图文转换-漫画

ID:20828618

大小:1.75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16

(好)图文转换-漫画_第1页
(好)图文转换-漫画_第2页
(好)图文转换-漫画_第3页
(好)图文转换-漫画_第4页
(好)图文转换-漫画_第5页
资源描述:

《(好)图文转换-漫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文转换题——漫画高考复习专题幽默讽刺夸张漫画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漫画的构成元素:某君下蛋一、漫画如何读图:1、关注漫画的标题,从中了解所暗示的主题2、关注画面,把握各个构图元素3、关注注释,捕获相关信息。二、高考题型:1、描述画面内容;2、揭示图画寓意;3、拟写图画标题;4、拟公益广告语。1.请用简洁的说明性文字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然后用一句话写出它的寓意。“解决问题”介绍:这是一幅标题为“解决问题”的漫画。画面左下角是一个内有

2、“问题”二字的大大的没有盖子的黑色窨井;右边有一个人手拿小小的窨井盖,边跑边扭过头说:“正在着手解决!”寓意:讽刺(批判)了那些口头承诺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或“不负责任”“敷衍塞责”等)的人或行为。(或:讽刺了一些人对于出现的问题,不是切实想办法解决,而是应付上级,妄图遮掩隐瞒的行为。)(一)、如何说明漫画内容必须齐全:标题、图画主体(按一定顺序)、注释1、抓住特征说明,客观描述画面。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2、注意说明的顺序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即起笔一句点明

3、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即过程:1主体2事情3对不对4为什么(二)如何揭示漫画的寓意寓意(主题)=(标题+)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隐含信

4、息(联想,由物及人)注意点:这两种题型要客观答题,漫画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掺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除非题目要求)。1、主体是谁?(因为“他”或“他们”才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2、干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才能体现讽刺或颂扬的是什么)3、这样做对不对?(绝大多数是不对的,因为漫画以讽刺为主)4、为什么?(追果溯因,也就找到了漫画的寓意)5、该如何做?如何抓住漫画的寓意2.为下面的漫画《一次使用》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能揭示漫画的内涵。(不少于50字)这是一幅把两棵绿树当筷子使用的画面。使用一次性筷子,就像手持刀斧砍伐森林。(内

5、容及修辞)它警示人们:破坏自然环境就是自毁家园。(内涵)1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原图配文:过了河就拆桥的人,以后不会有桥了。(1)给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过河拆桥的后果(结局)这幅漫画揭示了社会上某些人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一脚踢开,指出这种现象是短视行为,批判这样的人不知感恩,急功近利。16.阅读漫画,说明漫画的内容和启示。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答案】1、内容:现代都市社会的背景下,一双手臂捧出写有“陌生人”字样和微笑神情的一颗大大的爱心,对方拿着带有问号的放大镜,用吃惊的眼神满脸疑惑地看着,身体还本能地后仰。2、启示:增强互信,利人利己,营造和谐社会。23.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注:图片中从手机上滴下的水滴中的文字依次是“不”、“良”、“信”、“息”(1)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3分)漫画的内容:画面中间是一双大手抓住一个老式手机正用力扭挤出水滴,水滴上写着“不良信息”。(其中“大

7、手”“手机”“用力扭挤”“不良信息”少1个信息点扣1分,扣完为止。意思对即可得分。共3分)23.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注:图片中从手机上滴下的水滴中的文字依次是“不”、“良”、“信”、“息”(1)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3分)社会现象:①手机等电子信息中存有(掺杂着)大量的不良信息;②社会上正(要)大力整顿电子信息中的不良信息。(或答“我们要努力剔除或打击不良信息”亦可得分。)(答案应从“手机”和“社会”两个角度表达。答对1点2分,2点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

8、察画面,抓矛盾2.抓细节、夸张处,揣寓意3.看文字提示,抓关键。4、联系社会,明确歌颂或讽刺对象(人、事),把握寓意。二、揭示图画寓意注意点:这两种题型要客观答题,漫画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掺进自己的观点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