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协调发展,如果把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作一个比喻,“智商”是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情商”是沉在水下的大部分。那么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设法挖掘出学生的“情商”,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就能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1.在教学的艺术美中,体验情感1.1 语言美。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
2、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1.2 教态美。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融洽的气氛配上恰当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的确是锦上添花。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
3、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然地运用身体语言来配合教学,通过面部表情去吸引学生,用点头或幽默动作给学生以鼓励,勇气或提示。1.3 板书美。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书融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教路,学生学路三者为一体,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2.在教学的乐趣中,深化情感2.1
4、英语歌曲。儿童英语歌曲一般节奏轻快,活泼,富有童趣,学生也易学,爱唱。英语课上适时地唱几首,既能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自然,欢快的英语氛围。英语歌曲可在课前唱,如《morningsong》,《howareyou》等。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知识点,如教学“whatisthisit’sa……”这一句型时,可以唱一首《whatisthis》。通过学生一问一答地唱,不断地反复,以求达到巩固。2.2 游戏。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成的,是满足的源泉。儿童好动好玩,乐于接受新奇,趣味事物的天性使之与游
5、戏有着天然的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增添一些游戏,可以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小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孩子觉得好玩,从而使注意力持久稳定。例如,教学颜色单词时,教师可以设计“幸运转盘”的游戏:做一活动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colourisitcanyouguess”学生各有各的说法,却都用上了所学的颜色单词。即使部分学生一开始还搞不清楚,但在同学争先恐后地一次次反复后,就自然地巩固了。2.3 巧设情景2.3.1 利用实物巧设情景。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
6、备和携带的实物,如在教whatcanyousmell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和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就有血有肉了。2.3.2 创设生活景观情景。教师可结合贴近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现场直播”“答记者问”等活动。如在教授familyactivities时,教师可以“happyfamily”快乐的一家为题,请学生带上家人的照片,或自己画好的家人的图片来介绍家庭成员,然后再让其他同学以采访的形式来提问。3.在教学的关爱中,交流情感3.1 施爱于细微之处。学生对教师举动的观察具有独特的敏感性,
7、他们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是发生在极平凡,细琐的接触中.如每天的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更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有了进步写上go!go!go!表现优秀的写上verygood!excellent!退步的或错误较多的写上canihelpyou只写片语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注意他的。3.2 施爱于批评之时。首先,要使批评依然充溢情和爱。批评本身已经带给学生一定的刺激,如果再加上一丝挖苦和讥笑,会“雪上加霜,,因此批评时应以鼓励
8、,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热情和温暖;其次,要把握批评时。.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并不总是及时批评教育为宜,应把握批评的时间和场合上的艺术问题,把握得好,不仅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最后要注意批评的形式。只要是有利于以情动人的一切批评方式都可灵活运用,甚至只是一道责备的目光,一种惋惜的语气,也能引进批评的效果。3.3 施爱于教学之余。学校生活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并不仅仅限于教学活动中,课余生活中建立的良好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