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心法之“解读意象”

读诗心法之“解读意象”

ID:2078019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读诗心法之“解读意象”_第1页
读诗心法之“解读意象”_第2页
读诗心法之“解读意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诗心法之“解读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诗心法之“解读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意绪、情思的形象,由情意与物象遇合而成。意与象能够相合,是因为物象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结构有相似之处。例如人们正要耕田播种,听到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就主观认定它是特意催人耕作,这是以意取象。日后人们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想起它提醒农事的好处,于是对它感激喜爱,这是观象生意。心物同构,意象融会,于是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在现代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布谷鸟成了春天的使者。  意象有多义性。布谷鸟古时称“子规”,这是因为它的鸣叫声在古人听来更像“子归”。子规于暮春、初夏

2、时日夜啼叫,鸣声凄悲,于是人们给它附会了一个神话传说,说它是周朝末年蜀君杜宇即望帝冤魂所化。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思国念家,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于是人们又称子规为杜宇、杜鹃。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成了代表冤屈、悲苦的象征性意象。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崔涂《春夕》“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都用杜鹃的意象表达悲苦的情感。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沿袭,古典诗歌中的许多意象具有某种

3、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如柳代表惜别,松代表坚贞,梅代表高洁,菊代表隐逸,日代表皇帝,月代表团圆,流水代表光阴,等等。欣赏古典诗歌,懂得这些象征性意象历史沿袭的特点,才能正确展开审美联想。  意象融会以相似为契机。解读意象,要把握意与象的契合点。同是咏蝉,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以蝉的露重难飞、风多难鸣,比喻自己身陷囹圄,有屈难伸;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以蝉的高栖难饱、悲苦无告,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和清贫的困境,暗示环境的冷酷无情;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以蝉的居高声远,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借外力,自能声名远播。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却因意与象的契合点不同而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诗人取意全为抒情的需要。前人评论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由此可见,解读诗歌的意象,必须把握意与象的相似点即契合点,从而透过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感受诗人的个性品格和特殊情感。  诗是意象的组合。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

5、意象的组合经常采取叠加的方式,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就是六个意象的叠加。六种景物并非随意排列,而是由鸡声引出茅店和月,由人迹引出板桥和霜。这是苦心经营的逻辑组合,因为闻鸡而起方见残月,月光之下方见人迹,次序颠倒不得。从语言角度看,两句诗是六个名词的连缀,句中没有动词谓语,没有形容词修饰语,更没有表示逻辑关系的虚词,但有一条无形的意脉贯串其中,即前人所谓“意若串珠”。这条意脉就是早行辛苦。  六个典型意象围绕这条意脉写足了山居之陋、天气之寒、动身之早、板桥之滑、山行之难。而

6、透视中心意象“人迹”和描写环境的五个意象的联系,我们又可以想像出人的贯串动作,体验出旅人悲苦的心情,感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悲凉的况味。细加玩味,我们还会发现,这一幅凄清悲苦的早行图,何尝不是封建时代人生苦旅、民生多艰的艺术写照。解读意象组合,要以题旨、情境为依据,运用逻辑的方法,把握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展开想像和联想,补充形象,还原画面,体验诗人的感受和心情,还要进一步玩味画面的不尽之意,领略作品的象征性意蕴。  搜狐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