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中成语典故之奇“喻”

古代文化中成语典故之奇“喻”

ID:20776892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古代文化中成语典故之奇“喻”_第1页
古代文化中成语典故之奇“喻”_第2页
古代文化中成语典故之奇“喻”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中成语典故之奇“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文化中成语典故之奇“喻”杜若飞    成语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代代相传的瑰宝,它们或者是一段美丽的传说,或者是一段幽默的故事。到今天,它们依然是我们学习语言文字的一种重要材料,应细心咀嚼与借鉴运用。下面以奇“喻”为点,例说于后。    讽喻。别风淮雨:    传说古代一位秀才喜作即景诗,一天他路遇狂风暴雨,即吟书“列风淫雨”四字,以状当时刮着狂暴的风,下着过量的雨。家奴喜爱此语,竟抄传出去,不料竟将“列”误写为“别”,将“淫”误写作“淮”。后世即以“别风淮雨”来形容和讽刺一些人作文时错字连篇,以讹

2、传讹。    怪喻。羚羊挂角:    传说羚羊夜里用角悬挂于树上睡眠,足不着地,无迹可寻,以防敌患。后世用以比喻诗文意象超脱,不著形迹。宋代文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诗辨》道:“盛康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苦喻。断齑画粥: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少时勤奋苦读,家贫少食,他每天只能煮二升小米成粥,让粥凝固起来,用刀切分成块,再分好切碎的腌菜,按量分顿来吃。后世以此形容处于贫寒家庭读书生活的艰辛。    错喻。郢书燕说:    古时候有个人晚上在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写信的时候,烛

3、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

4、,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个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象喻。囊萤积雪:    晋代车胤年少读书之时家贫无灯,夏天的晚上,他捉取数十只萤火虫装在口袋里,用来照明,故有“囊萤”之说。同为晋代人的孙康,聪明好学,然家贫不能点灯,在冬季,他就利用照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故有“积雪”之说。此典故后来形容虽然家境贫寒,仍勤奋好学。    虚喻:地下修文:    传说晋代有一个叫苏韵的人死后,魂魄与兄弟相见,说颜渊、卜商二人在地下作了修文郎。唐代司空图《狂题》:“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饥处倒国空墙”。后指

5、有文才的人过早去世。    对喻。合浦珠还:    后汉时期,辖地合浦地处海边,出产珍珠,因为官吏无节制地滥采,珍珠都流失到别的地方去了。后来孟尝君到合浦当郡太守,他不仅廉洁奉公,并且革除过去的弊端,不到一年,流出去的珍珠又迁还了。后来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美好的东西失而复得。    刺喻。短垣自逾:    吴王夫差要诸侯服从周王,他自己却有非分之举,越过礼法,擅自称王而不尊周室。《国语·吴语》:“君有短垣而自逾之,况蛮荆则何有于周室?”,以此来讽刺夫差。后用以比喻执法者自己不守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