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好不好

作业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好不好

ID:2076528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作业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好不好_第1页
作业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好不好_第2页
作业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好不好_第3页
资源描述:

《作业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好不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业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好不好  “√”和“×”是上世纪沿袭至今的评判学生作业正确与错误的符号,可在“2009年长三角黄浦教育论坛”上,来自浙江宁海的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做出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让作业本彻底告别“刺眼大红叉”,这一做法在沪上老师中引发热议。有老师直言,如果学生连个红叉都承受不起,何来勇气面对日后的挫折和挑战。  让作业告别大红叉  昨天的论坛现场进行了长三角城市群“我与新课程改革”征文颁奖。浙江省宁海实验小学城西校区戴峰老师关于作业批改方法改革尝试的论文获得一等奖。他所做的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让人眼前一亮,即老师在作业中发现有错,就在下面标明错题道数,再退回,如果能自己检

2、查出来并订正好,就打个大“√”,不但给满分,还每题奖10分,上不封顶。  说到采取这一做法的初衷,戴老师告诉记者,习惯于面批作业的他,有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听到一个细小声音在一旁请求,“老师,别打叉,让我订正好,再给我100分,好吗?”原来,这位学生的父母比较重视她的学业成绩,尤其看重作业本上的100分。“能否把这种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重视,使改作业从教师的事转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戴老师陷入沉思。  在戴老师看来,“√”和“×”这看似简单明了的评判,却牵动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有些同学的作业本上到处都是大红叉,有时另加冷冰冰的“差”或“重做”,还有个别老师拿这样的作业在全班展示,“打

3、击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创新做法引发热议  “从一开始我为他们圈出错题,到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出错题,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量都增加了不少。”戴老师坦言,实验初期是费了不少力气,特别是教学生自己找错误、“挖地雷”的方法,可不容易。而且不少家长也提出异议,将作业的对错模糊化,家长不方便找出孩子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辅导,甚至担心孩子养成了“事后补救”的习惯,考试怎么办?  不过,试验了一个半学期后,同学们做作业的态度有了明显改观:他们少了马虎,多了认真;少了粗心,多了细心……学生独立作业,认真检验的习惯初步养成,作业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一个全校有名的后进班一跃成为及格率达100%、优秀率

4、达75%的班级。  对于“只打勾不打叉”的创新做法,沪上有老师认为,这一小小变化折射出教师的智慧。长期以来,不少学生认为反正有老师批改,到时逢叉订正即可,形成学习随便、无责任心等不良习惯,这样的创新一举数得。  但也有老师持不同观点,这些符号醒目直观、节省时间,也方便学生辨识。“如果学生连个红叉都承受不起,何来勇气面对日后的挫折和挑战。”还有老师认为,勾、叉应该兼而有之,叉太多或者没有叉都过于极端,“我们可以用画圈或各式可爱的图案粘纸、文字点评来代替部分的勾叉,但纯用勾或叉都不太合适。”  是否违背教育规律待商榷  “作业批改只打勾不打叉的做法,到底是教育的创新还是违背教育规律,在这

5、点上还有待商榷。“宝山实验小学校长余慧斌认为,首先要肯定老师对学生的呵护,勇于创新的精神。但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正确和错误、荣誉与耻辱、成功和挫折,“不管采取何种批改方式,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对正确与错误有个清晰的区分,‘肯定对的,承认错的’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应违背这样的规律。”余校长认为,长远看来,“对错的模糊化处理”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道德判断、行为辨识。同时,有些教育创新并非人人适用,校校适用,应该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要轻易推广成普遍性的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