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ID:20762720

大小:6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5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第1页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第2页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第3页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第4页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四次大争论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无不是社会各界围绕着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展开的思想理论交锋、争论的结果。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社会资源,它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61:A:1002-7

2、408(2011)03-0081-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伴随着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从思想到意识形态、从理论到实践的针锋相对的争论而形成的。在当前的学术理论界,虽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鲜有从中国当代历史上数次思想争论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研究的。本文试从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一初步探讨。  一、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回顾所走过的整个历程,却是沧海

3、桑田、历经艰辛。从人的思想观念到意识形态,再到整个社会层面,无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前进虽不是刀光剑影,却也是针锋相对。改革开放正是一次又一次突破了陈旧思维及习惯势力的阻碍,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如果把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综合起来看,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四次大的争论,实现了四次大的突破。第一次争论是1978年前后,争论的中心问题是,要“两个凡是”还是要改革开放?第二次争论是1992年前后,中心问题是,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第三次争论是1997年前后,中心问题是,私营经济是活水还是祸水?第四次大争论是从2004年开始至2007年,中心问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是

4、搞错了?[1]改革开放以来的争论之所以如此反复,其实与教条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有关。从1956年到1978年,这22年,虽然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弊端有所认识,但总体来说,我们并没有脱离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窠臼,以至于实践中走了弯路,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出现。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2]137而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是与教条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剥离的起点。  1.终止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这就是发生在1978年前后的第一次争论,其核心是要改革开放还是

5、“两个凡是”。这场争论源于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思想以及如何确定新的治国方略。当时的中央提出“两个凡是”,这表明“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了,但教条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并没有结束。从实践的意义上说,坚持还是反对“两个凡是”,其实质是结束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是开创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就是坚持从“本本”出发还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来评价“文化大革命”以及解决当时人民心中的疑虑,从而确定新的治国方略。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到底是教条还是方法的问题。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至1978年前后

6、,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一直没处理好,以至于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绝对化,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出现。然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问题上,仍然纠结在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束缚中。所以,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中国国情,必须进行改革开放,不进行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这标志着我们要从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束缚中走出来,表明我们开始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场争论其实也是一次思想解放。通过这场争论,不仅从理论的层面而且还从思想的层面清算了教条化马克思主义,从而开启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7、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  2.突破教条化马克思主义藩篱,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冲破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藩篱,逐步与教条化马克思主义剥离,从而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这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与第三次争论完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一度被认为是唯一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如有不同,就被看成是修正主义。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里,计划经济就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等于资本主义。公有制就是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