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温 线 判 读

等 温 线 判 读

ID:20761206

大小:2.63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5

等  温  线    判  读_第1页
等  温  线    判  读_第2页
等  温  线    判  读_第3页
等  温  线    判  读_第4页
等  温  线    判  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 温 线 判 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等温线的判读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例】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地的气温为℃,E地的气温约为℃。封闭情况:规律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判断各地气温正确的是A.G>3O°C,E>28°CB.H<30°C,F<28°CC.F>28°C,E<28°CD.H>30°C,G<30°C2、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例】下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半球13据等温线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南半球3、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例】据此可以判断,下图所示的区

2、域处在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夏季陆地气温海洋,等温线在大陆向_____纬凸出,在海洋向纬凸出;冬季则相反。4、判断某地所处的海陆位置:【例】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位于①北半球大陆上②北半球海洋上③南半球大陆上④南半球海洋上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13北半球:1月——陆低海高;7月——陆高海低南半球:1月——陆高海低;7月——陆低海高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B.北半球

3、七月等温线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图2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B.23℃或14℃C.17℃或18℃D.19℃或15℃2.该图所示可能是A.北半球的2月B.北半球的8月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3.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

4、由是A.M地:气候温和湿润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C.N地:气候温和湿润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5、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据等温线形态判断影响因素。Ø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Ø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ØØØØØØ13ØØ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Ø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Ø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Ø影响因素:受地形的影响Ø等温线封闭Ø全年冷中心:山地ØØØØØØ夏季热中心,冬季暖中心:盆地ØØØØØØØ城市热岛效应:13【例】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

5、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答案: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一西南走向Ø等温线弯曲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冬季大陆Ø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夏季海洋Ø13ØØØØ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寒流经过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地势较高1313【例

6、】读“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的地形是A.丘陵、山地B.山地、盆地C.盆地、山地D.盆地、丘陵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2~13题。12.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⑤洋流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⑤1313.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①纬度较低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③受东南季风影响④受东南信风影响⑤受暖流影响⑥受寒流影响⑦位于迎风坡A.①②B.①③⑤⑦C.①

7、④⑤⑦D.①④⑥6、等温线的疏密:——反映着气温水平分布的差异的大小;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1)冬密夏疏:——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2)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密海疏:——陆地表面形态复杂,等温线密集且较曲折;海洋表面性质均一,等温线稀疏且较平直;7、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例】读“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的高差约为A.800~1000米B.1333~2000米C.1333~1667米D.1000~1333∵4℃<甲地温度<6

8、℃-6℃<乙地温度<-4℃∴8℃<甲乙温差<12℃(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13131313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