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ID:20752929

大小:147.0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5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_第1页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_第2页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_第3页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_第4页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西方翻译研宄的三大突破,两大转向三大突破1)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翻译研宄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的研究,也即从“怎么译”的问题,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提出了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中的等值论等研究,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它对翻译所作的微观分析,无疑使人们对翻译的过程和目标,看得更加清楚了,更加透彻了。2)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木木身的研究,而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作者和接受者身上。它借鉴了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等理论,跳出了对译文与原文之间一般字面上的忠实与否之类问题的考察,而注意到了译作在新的文化

2、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递行为的最终II的和效果,还注意到Y译者在这整个的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当代翻译研究的最大突破还表现在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研宄者开始关注翻译研宄中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因素。他们一方面认识到翻译研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形式,注意到它不仅与语言学,而且还与文艺学、哲学甚至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翻译研究最终关注的当然还是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诸如文化误读、信息增添、信息失落等。两大转向1)语言学派的转向2)从文化层面來审视翻译的

3、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出现了一批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功能理论、话语理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学者,他们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交际学等角度,提出了相对严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开拓出了翻译研宄的新领域,给传统的翻译研宄注入了新的内容。他们是当代西方翻译史上名副其实的翻译理论家,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雅可布逊(RomanJakobson)尤金•奈达(EugenA.Nida)卡特福特(J.C.Catford)彼得•纽马克(PeterNewmark)从严格意义上而言,是这批学者对翻译

4、问题的学术探讨,揭开Y当代西方翻译史上的理论层面。1雅可布逊(RomanJakobson)(1892—1982)俄国1959年,雅可布逊发表了《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LinguisticAspectsofTranslation"),他站在符号学的立场上把翻译理解为对“两种不同语符中的两个对等信息”重新编码的过程。1.他把翻译区分为三种类型:1.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2.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3•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lation)认为“在语际翻译中,符号与符号之间一般也没有完全的对等关系

5、,只有信息才可用来充分解释外来的符号和信息”,跳出了历史上翻译研宄常见的经验层面,体现了对翻译研宄深层的理论思考。1.他对不同文化语境的差异也给予高度秉视,认为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是向另一种符号系统的“创造性移位”(creativetransposition)。1尤金•奈达(EugenA.Nida)(1914—)尤金•奈达在交际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1他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认为语言除了传递信息外,还有许多交际方面的功能,如表达功能、认识功能、人际关系功能、祈使功能、司事功能、表感功能等,翻译就应该不仅传递信息,还传达以上所说的语言的各种功能,这也就是奈达所追求的翻译

6、的“等效”。2由于奈达把翻译视作一种交际活动,所以他在判断翻译的效果时也是从翻译所传递的信息量出发,认为翻译的效果取决于花最小的功夫接受最大的信息量。2卡特福特(J.C.Catford)(1917—)卡特福特在其《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把翻译界定为“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木材料(textualmaterial)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木材料”,并把寻求另一语言中的等值成分视作翻译的中心问题,从而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在于确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3彼得•纽马克(PeterNewmark)(1916--)彼得•纽马克认为完全照搬奈达的“等效”理论(重内容而轻形式)并不可取。他提

7、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两种方法,交际翻译致力于重新组织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语句明a流畅,符合译文规范,突出信息产生的效果;语义则强调译文要接近原文的形式。语言学派的研宄由于应用了语言学理论,使得翻译研宄的结果显得比较“直观”,也比较“科学”。但是,当语言学派的研究应用于文学翻译时,就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了,因为此时它而临的对象不单单是一门科学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这个对象的性质更多的是艺术。因此,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有学者不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